“红笋北移”拓宽青藏高原群众致富路

本文转自: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8月9日电(采访人员周盛盛央秀达珍)立秋时节 , 青藏高原气温凉爽 。 站在下卡力岗村村头望去 , 远处青山如黛、牛羊成群 , 宽阔笔直的马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 连片种植的红笋长势喜人 。
65岁的宋卓玛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下卡力岗村 。 正午时分 , 她正蹲坐在地里锄苗 , 手脚十分麻利 。 “我们要把长势不好的红笋摘掉 , 只保留优质苗 。 ”她以前根本没见过红笋 , 2014年起 , 村里开始探索红笋种植 。 宋卓玛选择将家里的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全部流转出去 , 自己来地里务工 , 每天还有100元收入 。
“红笋北移”拓宽青藏高原群众致富路
文章图片
8月2日 , 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下卡力岗村村民正在地里采摘红笋 。
以前 , 下卡力岗村主要种植传统的小麦、油菜等 , 由于产量低 , 每亩纯收入不到千元 。 因此 , 很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 。
“红笋北移”拓宽青藏高原群众致富路】为推进规模化种植、增加群众收入 , 当地决定从云南等地引进红笋种植 。 “红笋是喜凉作物 , 适宜在高原生长 。 所以一到夏天 , 南方很多地方不适合红笋生长 , 从而出现‘红笋北移’的现象 。 因此 , 我们决定引进红笋 。 ”新街回族乡党委书记张万沛说 。
如今 , 平均海拔2800米的新街回族乡盛产高原夏菜——红笋 。 新街回族乡乡长马林圃介绍 , 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且夏季凉爽 , 非常适宜红笋生长 , 而且3至9月 , 红笋可种植两茬 , 产量也很可观 。
“红笋北移”拓宽青藏高原群众致富路
文章图片
这是8月2日在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下卡力岗村拍摄的红笋 。 新华社采访人员央秀达珍摄
“外来品种能长成吗”“产量有多少”“卖不出去怎么办”……为打消村民们的疑虑 , 2014年乡上选定几户意愿强的农户进行试验 , 不仅免费提供优质种子 , 还从省外找来专家在田间地头给农户指导种植技术 。
一年下来 , 红笋单茬亩产量近9000斤 , 亩产值近6000元 , 比原来翻了好几倍 。 由于当地气候条件优良 , 种出来的红笋绿色有机 , 受到消费者青睐 , 大批量销往甘肃、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
“红笋北移”拓宽青藏高原群众致富路
文章图片
8月2日 , 贵德县新街回族乡藏盖村村民马洋洋往车上装载红笋 。 新华社采访人员央秀达珍摄
第一年试种成功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 2015年 , 新街回族乡开始大规模种植红笋 。
随着红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 很多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了村里 , “我们在外面打工不仅花销大 , 而且很难照顾家人 。 现在‘家门口’打工就有稳定收入 , 而且红笋口感好 , 我们自己也爱吃!”宋卓玛说 。
如今 , 新街回族乡红笋种植面积逾7000亩 , 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44个 , 全乡参与红笋种植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超过18% , 劳务总收入达626万元 。 高原夏菜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
“红笋北移”拓宽青藏高原群众致富路
文章图片
8月2日 , 贵德县新街回族乡下卡力岗村村民薛长青正在地里采摘红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