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被称为中医四大苦药,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妙用?很多人不知

它们被称为中医四大苦药,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妙用?很多人不知

文章图片

它们被称为中医四大苦药,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妙用?很多人不知

文章图片


一般所说的中医四大苦药是指苦参、龙胆草、黄连、黄柏 , 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了解过苦楝皮这味中药 , 倘若你要是喝过一次苦楝皮 , 估计你会终身难忘 。 相比黄柏来说 , 苦楝皮的苦楚 , 可以超越它几个档次 , 因此 , 中医最苦的四大苦药 , 非苦参、苦楝皮、龙胆草和黄连莫属 。 古人曾说 , “良药苦口利于病” , 所以 , 尽管中医四大苦药 , 的确有些“难以下咽” , 但是它的功效主治和临床运用 , 却是相当“Nice”的 , 不信 , 你看!
一、苦参
对于苦参 , 现代人们可能最熟悉的是苦参洗剂 , 专治妇科炎症、呵护私处健康的 。 其实苦参的这种用途 , 源自《金匮要略》 , 用于治疗狐惑病 , 前阴蚀烂、咽干口燥 , 用苦参煎汤熏洗 。 对于苦参在这方面的用途 , 《神农本草经》中并没有记载 , 但是《名医别录》中却有了记载 , 认为苦参“除伏热” , “止渴” , “治恶疮” 。 而这几点妙用 , 在现代临床中十分常用 。

对于苦参的药物功效 , 自《神农本草经》始 , 历代医家都有发挥 , 不过明代《本草蒙筌》总结的比较到位 , 主要可以归纳为几大类 , 第一大类是“治肠风下血及热痢刮痛难当 , 疗温病狂言致心燥结胸垂死” , 点明苦参具有止泻、散结的作用;第二类是“赤癞眉脱者 , 驱风油功;黄疸遗尿者 , 逐水立效” , 意在表述苦参的祛风、退黄、逐水、止遗的作用;第三类是“扫遍身痒疹 , 止卒暴心疼” , 表明苦参可以止痒、止痛;第四类是“除痈肿 , 杀疥虫;破癥瘕 , 散结气” , 这个作用比较强大 , 破瘀杀虫 , 用途广泛;第五类是“养肝气明目止泪 , 益肾精解渴生津” , 讲述苦参可治肝、肾脏腑经络之疾;第六类是“利九窍通便 , 安五脏定志” , 苦参的这个作用很强 , 但是后世应用较少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苦参虽苦 , 但也不失为一味经典良药 。
纵观历代中医对苦参的认识 , 在当今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 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作用 , 临床用途也十分广泛 , 尤其是对疮疡类疾病(痔漏 , 疥癞恶疮 , 阴疮湿痒 , 皮肤瘙痒 , 烫伤)以及妇科炎症(赤白带下 , 滴虫性阴道炎) , 疗效独特 。 而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 , 苦参具有抗病原微生物 , 解热 , 抗炎 , 免疫抑制 , 止泻 , 抗肿瘤 , 抗心律失常以及抗心肌缺血 , 平喘 , 抗胃溃疡 , 抗瘙痒[1
;抗菌 , 降血糖 , 降血脂 , 抗氧化 , 镇静催眠 , 抗病毒 , 镇痛 , 免疫调节 , 改善记忆功能 , 保护心脏 , 平喘 , 抗生育[2
等药理作用 。

二、苦楝皮
苦楝皮是苦楝或楝的树皮和根皮 , 在很早以前 , 主要被用于驱虫使用 , 无论是蛔虫、蛲虫、钩虫 , 还是绦虫、疥虫、阴道滴虫 , 基本上大部分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 , 它都有良好的作用 ,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 很多人对苦楝皮却不是很熟悉 。 当然 , 这个也不奇怪 , 毕竟古代本草典籍中对苦楝皮的记载比较少 , 最初在《名医别录》里 , 记载的是具有“治蛔虫 , 利大肠”的作用 , 后来在《日华子本草》中有了进一步的论述 , 认为苦楝皮“治游风热毒 , 风疹恶疮疥癞 , 小儿壮热 , 并煎汤浸洗” 。
现代来说 , 对于苦楝皮的临床应用并不太多 , 但是它的主要功效基本上锁定在“清热 , 燥湿 , 杀虫”三大方面 , 常用于治疗蛔虫 , 蛲虫 , 风疹 , 疥癣等疾病 。 对于苦楝皮 , 现代药理也有一些新发现 , 比如药理研究表明 , 苦楝皮具有驱虫、神经药理、抗菌和抗病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