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杭州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 , 自己每次做血常规检查时 , 医生抽血后都会顺手摇一下管子 。 其实这不是因为“好玩” , 而是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之后无法完成样本检验 。
文章图片
近日 , 在树兰医院 , 检验科收到一份“特别”的血液样本 , 明明按照正常流程送检 , 但血液还是凝了……检验科经验丰富的老师一看标本状态 , 红细胞细沙样的挂在管壁上 , 立马觉得蹊跷怀疑这管血液的主人患有冷凝集素病 。
原来 , 这份样本是来自一位65岁的患者萧大伯 , 据萧大伯自述 , 年轻的时候就常常遇冷 , 感到身体不舒服 , “小便会变成酱油色” , 但是暖和一会 , 不适症状就消失了 , 因此萧大伯平时注意保暖 , 也就没到医院看过 。
“我不仅冬天过得严实 , 夏天也不敢太凉快 , 要穿厚一点” , 萧大伯说自己在空调房里还要穿毛衣 , 结果一直这么拖了多年 , 前不久不知道怎么了 , 人没力气了一个月 , 突然有一天昏倒失去意识 。
“大概昏迷有几十秒 , 但是人醒了以后 , 反应特别迟钝!”家人感觉萧大伯人不对 , 于是赶紧送他到了医院 。
随后 , 萧大伯被收治在血液科 , 血液科曹利红副主任医师问诊得知 , 患者多年来反复贫血 , 并结合检验科结根据初步判断 , 再查冷凝集试验结果为阳性 , 确诊冷凝集素病 。
什么是冷凝集素病?曹利红副主任医师介绍 , 这是一种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 , 又叫“冷血凝集素病”或“冷凝集素病” 。
冷血凝集素病的特点是在较低的温度下 , 这种抗体能作用于患者自己的红细胞 , 在体内发生凝集 , 阻塞末梢微循环 , 发生手足紫绀症或溶血 。
2020年一项研究证实 , 冷凝集素病在寒冷地区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是温热地区的4倍 。 在北欧 , 这种病主要发病患者是中老年人 , 平均发病年龄为67岁 , 但也有30岁人群 , 患病率为16‰ , 我国发病率较低 。
在萧大伯的检验报告中 , 每升血液中 , 含有的红细胞数量 , 只有1.03*10^12 , 而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 , 一般在(4.30-5.80)*10^12/L ,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 超标了一倍还不止 。
血液科曹利红副主任医师介绍 , 萧大伯确诊病情后 , 立即为其配输洗涤红细胞 , 同时药物控制异常免疫 。 大约一周后 , 萧大伯的血色素逐渐稳定 , 意识情况也有所好转 ,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有了较高的提升 , 目前萧大伯每月复诊 , 病情控制稳定下来了 。
新闻+健康提醒
原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病因不详 。 继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分为三种情况:
①急性型:可能是感染因素刺激淋巴细胞克隆生长 , 产生特殊的冷凝集素 , 见于某些病毒性疾患 , 如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疹、心包炎等 。
②亚急性型:见于某些淋巴网状系统恶性肿瘤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65岁大伯一吹空调体内血液就“凝”了,抽血化验还需预热!竟是患上这种病……】③特发型:病因不明 , 见于年长者 , 表现为肢端青紫、溶血性贫血和血尿三联征 。
- 孩子夏季咳嗽久治不愈,一吹空调就闹肚子......医生提醒:源头可能都在这
- 65岁糖尿病患者血管里长“石头”,医生用“金刚钻”打通血管
- 风湿亭 | 一吹空调就膝盖疼,到底怎么回事?
- 浙江60岁大伯得了“怪病”:一吃东西,下巴就会鼓“包”
- 浙江大伯偷偷吃了一小块饼,没想到…医生:致死率很高
- 永顺县盐井乡: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
- “撸猫”被抓伤没在意 浙江大伯被病菌攻入心脏险丧命
- 太吓人!60多岁大伯“撸猫”破皮没在意,竟然患上这种“怪病”
- 提醒:过了65岁的人,平时不妨做好6件事,建议早了解
- 65岁爹爹用植物榨汁治前列腺炎,因草酸与钙中和,形成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