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磨一剑,汤臣倍健自主研发中国“本土菌”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极目新闻云迎通讯员田丫
益生菌有多火?作为一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 , 助消化、养肠胃等健康标签已被大众逐渐认识 。 不过 , 目前国内商品所用菌株多数是“国外菌” 。 8月12日 , 一株地地道道的中国“本土菌”在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亮相 , 这株名为LPB27的副干酪乳杆菌是汤臣倍健首次发布的自主研发菌株 , 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 研究成果在《Bioscience,Biotechnology,andBiochemistry》 , 《JournalofFunctionalFoods》等多家国际知名期刊杂志刊登 。
七年磨一剑,汤臣倍健自主研发中国“本土菌”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文章图片
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现场
本土菌LPB27耐胃酸耐胆盐 , 被业界看好
七年磨一剑,汤臣倍健自主研发中国“本土菌”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经过多项体内外功能测评结果显示 , 这株“本土菌”LPB27 , 不仅具备耐胃酸、耐胆盐、容易定植于肠道 , 具有改善炎症、缓解IgE介导的过敏症状以及促进有益菌数量等多种健康促进功能 , 在免疫调节等方面还可以媲美国际知名菌株 。
七年磨一剑,汤臣倍健自主研发中国“本土菌”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文章图片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何方教授
据介绍 , LPB27亮相后倍受关注 , 是因为我国益生菌行业起步较晚 , 产业核心技术仍然严重依赖于国外领先企业 , 市面上益生菌终端产品所用的菌株85%以上源于国外 , 我国益生菌长期面临“缺芯少核”问题 。 然而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科研人员认为 , 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和代谢水平的差异 , 使得不同地域的人群在肠道微生物组成有着明显区别 。 因此 , 针对国人研发的“本土菌”对国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研发本土菌难度大 , 没想到10年研发期7年出成果
7年前 , 汤臣倍健前瞻性布局微生态领域研究 , 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等权威机构从构建菌株库开始 , 进行优质菌株筛选、功能评价、机制研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检测技术及标准研究等各个方面展开科研投入 。
“益生菌的自主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 周期长 , 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 因此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较高要求 。 我们要走全自主知识产权菌株这条道路 , 就必须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 。 ”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兼)、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张旭光博士说 。
七年磨一剑,汤臣倍健自主研发中国“本土菌”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文章图片
汤臣倍健营养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旭光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何方教授在益生菌领域研究超过30年 。 他表示“当时国内益生菌才刚刚起步 , 这个课题并不被看好 , 因为绝大部分市场是被外国菌株垄断的 , 我们都感觉到很难跨越这个高度” 。 最终 , 原计划10年的研发周期提前出成果 , 这在他看来近乎是个奇迹 。
据悉 , 科研团队选择了胎龄在37-42周 , 出生体重在2500-4000g,1-4个月大的中国健康婴儿进入菌株库种选择范围 。 此外 , 还参照了国际上先进技术方法 , 包括利用全基因序列技术等证实了副干酪乳杆菌LPB27安全性能 。
除了保证源头的安全性 , 益生菌一个重要的一个特征 , 是必需活着定植于肠道才能起作用 , 实验结果表明 , LPB27不仅耐胃酸、耐胆盐 , 肠道定植能力也有优良表现 。
科研成果接连发布 , 汤臣倍健稳步向强科技企业迈进
2022年年初 , 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发出了向强科技企业转型的愿景 , 他提出以“科学营养”战略引领 , 持续研发创新 , 加大自有发明专利原料及配方研发 , 在同质化竞争中形成差异化的优势 , 将核心技术落实到产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