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抗旱稻“飘香”长三角稻田

本文转自:光明网
节水抗旱稻“飘香”长三角稻田
文章图片
开镰收割“八月香” 。 (资料照片)
节水抗旱稻“飘香”长三角稻田】近两年 , 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 , 已成为上海批量上市最早的新米 。 今年的“八月香” , 已于8月8日开启线上预定 , 8月12日开镰 , 预计8月20日前后市民就可品尝到新米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科研团队 , 坚持20多年 , 在节水抗旱稻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实现重大的突破和发现 。 目前 , 节水抗旱稻年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万亩 , 其中旱优73这一主栽品种 , 已经成为长三角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 。 节水抗旱 , 有望率先在长三角的稻田中成为新的“主题词” , 掀起水稻产业“蓝色变革” 。
“八月香”
节水抗旱稻的独创研发 , 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 。 “八月香” , 是面向上海和长三角的最新品种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从2016年开始 , 启动了符合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需求的特早熟优质节水抗旱稻品种培育项目 , 以种源创新 , 带动“稻+”茬口搭配生产模式 , 即保障粮食生产 , 又提高土地利用率 , 增加农民收入 。
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是人口导入区 , 稻米的市场需求丰富多样 。 特早熟优质稻米品种的研发 , 符合这一区域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 。 培育“八月香”系列稻米品种 , 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要 。
据了解 , 优质特早熟节水抗旱稻“八月香” , 在上海的生育期只有105天 , 4月底至5月初播种 , 8月中下旬就能收获上市 , 比上海常规粳稻可提早50天左右 。 “八月香”除了具有抗旱性好、节水省肥 , 环境友好等节水抗旱稻的基本属性 , 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7月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抽穗灌浆 , 大米外观晶莹透亮 , 各项指标均达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 。
为进一步满足长三角消费者“口味”上的升级要求 , 研发团队加强优质育种 , 开展粳型“八月香”系列品种的培育 , 今年首次试种了7个粳型“八月香”品种 , 开镰后将开展产量比较和品质品鉴等综合评比 , 从中选出最优品种 , 计划明年投入生产 。
“蓝色”变革
传统上 , 水稻是高耗水作物 。 早在20多年前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就意识到 , “中国的水养不起中国的稻” , 必须解决“稻-水”矛盾 。
围绕这一科学问题 , 他带领科研团队聚焦陆稻节水抗旱特性 , 结合水稻优质高产特性 , 通过杂交育种创新培育了节水抗旱稻 , 解决了产量、品质与抗旱性难以兼具的难题 。
日前 , 罗利军团队总结了20年来在节水抗旱稻理论与应用研究中的发现 , 提出水稻“蓝色”革命观点 , 即通过创新培育节水抗旱稻 , 实现旱种旱管的稻作生产模式 , 使水稻生产摆脱对水的过度依赖 。 相关成果7月31日发表于国际植物学期刊《分子植物》 。
节水抗旱稻推动了我国水稻生产的“蓝色”变革 , 从种质创新的角度 , 培育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栽培稻新类型 , 使水稻生产摆脱了对水的过度依赖 , 实现旱作生产 , 大幅减少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 , 是一次在农业“碳中和”目标下保障粮食产量的成功尝试 , 在实际生产中开拓出一条既能保障粮食安全 , 又能实现水稻生产“碳中和”的“两全道路” 。
区域产销合作
专家建议 , 在长三角区域内 , 可以尝试形成产区与销区的合作机制 , 通过上海种业科技资源的有效输出与投入 , 在粮食产区建立定向的粮食供应基地 , 实现粮食的区域产销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