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覆盖、可持续!五莲县“五个一点”保障农村“长者食堂”运营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采访人员从日照市财政局获悉 , 目前 , 五莲县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覆盖率已达到100% , 服务农村老年人近2万人 。
全覆盖、可持续!五莲县“五个一点”保障农村“长者食堂”运营
文章图片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时期 , 五莲县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 把办好农村“长者食堂”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抓手 , 在财政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 , 采取“五个一点”投入措施 , 探索出一条“低成本、可持续、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锦绣五莲·老有善养”新路子 , 让农村老年人深切感受到“生活在五莲就是幸福” 。
全覆盖、可持续!五莲县“五个一点”保障农村“长者食堂”运营
文章图片
财政补一点 。 按每天至少提供一顿5元午餐标准 , 县乡财政分别补贴每人每天2元、1元 。 目前 , 全县75岁以上老年人有就餐需求的约2万人 , 每年县财政负责落实1400万元左右 , 乡镇财政承担700万元左右 , 撬动多方投入 。 同时 , 为解决服务人员劳资开支难题 , 通过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 , 开发“互助养老”公益性岗位 , 将全县1700个公益性岗位中的748个投放到乡村养老服务岗位 , 平均每村1—2名 , 大大减轻了村级经费支出压力 。
全覆盖、可持续!五莲县“五个一点”保障农村“长者食堂”运营
文章图片
村里出一点 。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 拓宽养老助餐资金来源渠道 。 作为“互助养老”源头的洪凝街道红泥崖村 , 探索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村民合伙”模式 , 建起14座双层保温香菇大棚 , 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 , 为“老有善养”提供坚实资金后盾 。 于里镇成立23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 实行土地托管 , 从土地分红收益中提取“长者食堂”经费 。 于里镇于家官庄村还发挥位于国道边、镇驻地的区位优势 , 开办了“于家馍馍”馒头店 , 用馒头店经营利润补贴“长者食堂”运行费用 。
子女缴一点 。 注重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 , 通过大力宣传“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孝善思想 , 让年轻人懂得“今天你敬老、明天子敬你”的道理 , 倡导子女自觉自愿为老人每餐缴费1—2元 , 不仅解决了资金困难 , 也解决了子女因农忙或在外就业务工不能让老人吃上热乎饭的问题 , 在社会上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新风尚 。
社会捐一点 。 发挥爱心企业、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和公益平台作用 , 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捐劳 。 比如 , 五莲县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 , 创新开展“慈善惠老助餐”工程;镇村成立“三春晖”志愿服务队 , 村“两委”干部轮流上岗服务 , 志愿者协会、义工联合会、恒德颐养等社团组织也积极参与 , 主动为“长者食堂”捐资助建、捐赠生活用品 。 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影响带动下 , 越来越多的群众把自家种的菜、产的粮捐送到幸福院、送进“长者食堂” , 进一步节省了开支 。
全覆盖、可持续!五莲县“五个一点”保障农村“长者食堂”运营】自产助一点 。 充分利用老年人会种菜、爱种菜的特点 , 大多数村庄实施“幸福小菜园”工程 , 村里出地、出种、出苗 , 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老有所为 , 种植当季时令瓜果蔬菜 , 实现菜园自产自助 。 仅街头镇东洪河村种植的1亩菜园 , 一个夏季产出大葱、芸豆、茄子、黄瓜等蔬菜近2000斤 , 节约成本3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