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护眼如护肤 这本科普漫画堪称“范本指南”

本文转自:中国日报网
提倡护眼如护肤 这本科普漫画堪称“范本指南”】为什么总是觉得眼干?患上干眼后有什么感觉?引发干眼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做到护眼如护肤 , 让泪膜滋润我们的眼球?8月20日 , 一本堪称“有颜有趣有料的科普范本指南”《拯救干眼》 , 在合肥长江和集书店新书亮相 。
提倡护眼如护肤 这本科普漫画堪称“范本指南”
文章图片
这本书是由普瑞眼科科研总监、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刘红山与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传播学博士孔倩领衔主编 , 汇集了普瑞眼科30多位眼表专家在干眼领域的知识与经验 , 融合了健康传播学理念 , 旨在通过眼科专家、教育专家、传播学者的跨界打造 , 普及和推广干眼相关基础知识 , 提高大众对干眼的认知 。
据悉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及各种视频终端的大量使用 , 干眼患者的数量呈明显增加趋势 。 《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显示 , 现阶段我国干眼发病率约为21%-30% , 也就是说五个人中至少有一人患干眼症 。 干眼已成为临床除屈光不正以外最常见的眼科疾病 。 科普漫画《拯救干眼》的发布 , 则对于帮助大众做到自我预防、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 降低干眼发病率具有现实意义 。
集体创作深奥的眼科专业知识变得好懂易行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在其《推荐序》中写到 , 这本书的特色是以漫画形式传播干眼知识 , 汇集了普瑞眼科众多眼科专家的心愿 。 “他们遵循‘用爱传递光明’的行医理念 , 治愈、帮助、安慰每一个眼疾患者 , 这是每一位眼科医生的共同责任和担当 。 ”葛坚教授表示 , 作者依据当前最新干眼研究成果 , 以干眼的发病诱因、发病机制、疾病特征、基本诊治手段为主线 , 用人物和故事作为连接和穿插手段 , 使读者爱看、易懂、易记、可行 , 既可以引发大众对干眼的重视 , 防患于未然 , 又有助于做到有症状及时治疗 。 “除了预防保健知识以外 , 专家们还为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治疗干眼的最新方案 , 以解干眼患者的燃眉之急 。 ”
不仅如此 , 葛教授还肯定了《拯救干眼》的创意与表现形式 。 “图文并茂 , 内容专业 , 可读性强 , 漫画的形式作为有效的传播手段 , 令人耳目一新 。 ”
提倡护眼如护肤 这本科普漫画堪称“范本指南”
文章图片
跨界创作让“医学嫁接了传媒 , 传媒赋能医学”
“当我看到《拯救干眼》这本书的初稿时 , 作为一名干眼患者 , 对本书有很大的期盼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在《推荐序》提及 , 他作为一个眼科疾病患者 , 从经历的病痛和心理状态来说 , 或许比一般人有更深的体会 。 “看到这本书稿的确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 感谢作者急患者所急 , 撰写了这样一部容易读、方便看、看得明白的作品 。 ”
除了自身为干眼患者 , 丁教授还谈及了自身的专业性 。 他表示 , 这本书的作者将医学和传媒学相结合 , 在传媒学细分领域之下 , 可称之为“医学嫁接了传媒 , 传媒赋能医学 。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 , 深入到了健康传播的专业领域 。 “具有深厚医学背景的作者保证了书的专业品质 , 而传播学者的介入保证了书的可读、可看以及传播性 。 ”
“慢病”治疗科学认识与管理是关键
主编刘红山在本书中提到 , 干眼是以泪膜高渗为特征的多因素免疫性疾病 , 它极具多样性和复杂性 , 属于一种“慢病” 。 目前 , 对于不同类型的干眼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 。 整体治疗原则为: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 , 给予免疫抑制剂以打破干眼发病机制的“恶性循环” , 防止疾病的慢性化或进一步加重 。 局部应用人工泪液能够暂时缓解症状 , 以降低泪膜的高渗透压 , 降低泪膜中炎性介质浓度 , 提高泪膜稳定性 , 从而改善水分不足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