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一道寻常菜,母女双双进重症监护室!医生提醒

本文转自:光明网
因食用自制的老坛酸菜 , 母女二人在重症监护室(ICU)躺了20天 。 背后的“元凶” , 就是人们广泛所知的肉毒素 。
专家介绍 , 肉毒素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 。 所幸 , 经过全力救治 , 母女二人摆脱生命危险 , 即将康复出院 。
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
母女双双中毒
7月3日 , 东莞的小花(化名)因为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 , 和妈妈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胸闷气促的症状 , 被送入当地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
7月7日 , 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 , 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肉毒杆菌” 。
母女二人转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救治 。 医院启动绿色通路救治流程 , 提前从药库调配特效解毒药肉毒抗毒素 , 在ICU开展治疗 。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 , 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状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 , 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 。 肉毒素中毒病死率可达35% , 少量肉毒毒素即可致死 。
经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 , 母女俩于7月27日转出ICU 。
吃了一道寻常菜,母女双双进重症监护室!医生提醒
文章图片
目前小花已转出ICU , 进行康复治疗 。
“小花的母亲属于重度肉毒素中毒 , 经历了严重感染、脓毒症休克 , 最终抢救成功 , 实属不易 。 ”陈运超说 。
肉毒素对热敏感
这些食物要充分加热食用
原来 , 小花家中有自制老坛酸菜食用的习惯 。
这次检出肉毒杆菌的泡菜坛已使用长达6年 , 家人定期向坛中添加蔬菜(豆角、叶菜、辣椒、萝卜等)、食盐然后密封浸泡 。 坛子里的“酸汤”从不更换 , 泡发的酸菜直接食用 。
陈运超强调 , 肉毒素对热敏感 , 100℃持续10分钟即可被破坏 。 食用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和罐头食品 , 一定要充分加热 。
据介绍 , 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水生沉积物和各种农产品中 。 它只能在厌氧环境里繁殖 , 在有氧环境中只能以芽孢的方式存在 。 芽孢耐热能力强 , 沸水中需要5小时、180℃干热需要5-10分钟、120℃高压蒸汽30分钟才能灭活 。
在无氧、发酵和具备营养物质条件下 , 食品和原材料中的芽孢就可以发芽、生长并产生肉毒素 。 这也成为小花母女此次中毒的原因 , 泡菜坛“完美”符合了肉毒素产生的要素 。
成人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常见于私人制作的发酵食品、罐头制品 , 与生产环境、储存不当及饮食习惯有关 。 常见食物有臭豆腐、香肠、腊肉、火腿、豆瓣酱及鱼类制品 , 也有非肉类(玉米、竹笋)罐头及发酵的面制品引起肉毒素中毒的报道 。 婴儿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常见于摄入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奶粉、水果和蔬菜汁等 。
陈运超提醒 , 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食源性肉毒素中毒 , 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食品制作、加工以及保存过程必须干净卫生 。
2、对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要充分加热 。
3、肉毒杆菌产生肉毒素后 , 食物不会产生异味或异样 。
4、1岁以内的婴儿禁止食用蜂蜜 。
5、不购买来历不明或者小作坊生产的罐头、发酵类食品 。
医源性中毒需警惕
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除了食源性中毒 , 肉毒素被用于微整形美容时 , 因注射方法不当或注射过量导致医源性中毒的情况也不鲜见 。
陈运超指出 , 不当注射后 , 病人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睁眼无力、视物模糊、复视、口齿不清、吞咽困难、严重的会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