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持续 这些招让你情绪不“中暑”

高温持续 这些招让你情绪不“中暑”】本文转自:长沙晚报
长沙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傅容容
虽已入秋 , 但夏日的余热还未散尽 , 高温依然炙烤着我们的身心 。 心情烦躁、容易发怒、精力不够、失眠多梦……在这个高温“超长待机”的初秋 , 仿佛精神常常“内耗” , 情绪也跟着“中暑” 。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程明提醒市民 , 天气炎热要注意情绪健康 , 静心养生 , 学会情绪转移 , 不要让情绪“中暑” 。
高温持续 这些招让你情绪不“中暑”
文章图片
现象
“情绪中暑”“精神内耗” , 网络热词藏着负面情绪
近日 , 长沙的张女士在工作上总是不太顺心 , 常常与公司同事吵架 。 前天 , 她因为与老板争辩了两句 , 突然感到胸口憋闷难以呼吸 , 直到晚上回到家中也未能缓解 。 恰好儿子因高考分科来征求张女士的意见 , 张女士深觉儿子没有主见 , 瞬间二度“爆炸” , 劈头盖脸对儿子一通指责:“不懂事”“制造麻烦”……儿子顿感委屈 , 不就是希望给点意见 , 至于这么大情绪吗?
张女士也纳闷 , 自己到底怎么了?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 , 胸闷气急 , 脾气更是动不动就“炸锅”……是不是病了?
程明表示 , 近期临床心理科已经接诊了多例类似的咨询者 。 来之前 , 他们在网上做了很多自测表 , 跑来就问 , “医生 , 我是不是得焦虑症了?”“我这些现象是不是抑郁症?”程明发现 , 这些咨询者中大多数是受情绪所累 , 但并非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 。
近期 , “二舅”的故事火了 , “精神内耗”一词也激起许多人的讨论 。 “精神内耗”所形容的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 是一种在理想和现实中自我拉扯的内心纠结 , 在这种不知该进还是该退的纠结中拉扯 , 逐渐会使人的情绪变得越发消极 。
不仅“精神内耗”火了 , 代表着忧郁、烦闷、伤感的新词“emo”也频频出现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中 。 “emo”是英文单词emotional(情感的 , 情绪激动的)的缩写 , 原本指一种忧郁的音乐风格 , 从去年开始 , “emo”渐渐被“丧”替代 , 成为年轻人表达情绪处于低谷状态时使用率最高的新流行语 。
程明认为 , 当下年轻人频繁地用“精神内耗”“emo”等词表达心情 , 虽然是一种当下时兴的情绪表达方式 , 但词语本身的含义十分消极 , 这种消极的表达方式若使用得太过频繁 , 只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
提醒
心理现象不等于心理疾病 , 切勿套上情绪“枷锁”
虽已入秋 , 但长沙高温“超长待机” , 许多市民发现自己情绪难以自制 , 变得烦躁、容易发怒、记忆力下降等 。 研究显示 ,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 , 人体会处于“易激惹状态” 。
程明解释 , 这是由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 会影响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功能 , 同时会导致血清素和多巴胺降低 ,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 此时人们易产生情绪波动属正常生理现象 , 但这并不代表患上心理疾病 , 市民不必因此给自己“患上心理疾病”的心理暗示 。
语言是内心活动的外在表征 , 内心活动和情绪体验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 当我们情绪低落时 , 很容易用内容消极的语言向外界倾诉自己的情绪 , 但同时这些消极的语言又会反作用于情绪 , 形成恶性循环 , 导致人的情绪困在这种负面的状态中无法摆脱 。
建议
充满“正能量” , 让身体和情绪一起“降温”
程明认为 , 无论是“情绪中暑”“精神内耗”还是“emo” , 其实都是一种异常的的心理现象 。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 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 但不可因一时的情绪变化 , 或者因为做了一套在网络上随意寻找的“测试题”得出的结果 , 从而判断自己患有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