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秋凉已至,暑气止矣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今日处暑!秋凉已至,暑气止矣
文章图片
元代文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 , 止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 。 ”“处”是终止的意思 , 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 暑气将结束 。
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 , 袅袅凉风起 。
池上秋又来 , 荷花半成子 。
朱颜易销歇 , 白日无穷已 。
人寿不如山 , 年光忽于水 。
青芜与红蓼 , 岁岁秋相似 。
去岁此悲秋 , 今秋复来此 。
今日处暑!秋凉已至,暑气止矣
文章图片
秋凉已至暑气止矣
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 。 近日 , 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 。
时间
8月23日11∶16迎来处暑节气
贺铮介绍 , 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 斗指戊(西南方) , 太阳黄经达150° , 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 。 今年的处暑是从8月23日11∶16开始 。 处暑即为“出暑” , 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 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 , 初秋炎热将结束 。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节气 , 从处暑开始 , 气温走低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
处暑时节 , 我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 , 农民加紧采摘 , 抢抓农时 。 “处暑谷渐黄 , 大风要提防 。 ”处暑以后 , 气温日夜差别增大 , 由于夜寒昼暖 , 作物白天吸收的养分到晚上储存 , 因而庄稼成熟很快 。 “处暑和田连夜变”“处暑三日无肯谷”“处暑三朝稻有孕”等 , 都说明处暑节气后 , 作物很快要收获了 。
天气
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季
贺铮表示 , 如果说立秋节气里我国只有少数地区有了秋意 , 那么到了处暑节气 , 全国已经有过半的区域秋凉已至 , 甚至在青海和西藏的部分地区 , 已经是秋尽冬来 。 而对于华北中南部和东部、黄淮以及南方大部来说 , 处暑节气期间仍然处在夏季 , 暑热仍在 。 尤其是江南、华南等地 , 有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 , 还经常会有高温出没 。
从常年同期的气温数据来看 , 咱们沈阳地区也往往是在处暑节气里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季 。 在处暑节气期间 , 沈阳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下 , 往往盛行下沉、干燥的冷空气 , 所以常常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 , 当冷空气与大气中的暖湿气流相遇时 , 就会形成一场秋雨 , 雨后的气温往往会明显下降 , 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
养生
做到这三点 , 换季身体无压力
贺铮说 , 进入处暑节气 , 我国大部地区都将经历夏秋季节的转换 , 生活起居需做到三点 , 让你换季身体无压力 。
作息:延长睡眠多喝水 。 中医认为 , 人们在处暑时节之后 , 起居作息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 比如每天可以增加1小时的睡眠 , 同时还要保证有质量的午睡 。
运动:轻松平缓防出汗 。 秋季养生离不开“收和养”的原则 , 保养体内的阴气是秋季养生的首要任务 。 因此 , 此时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 , 尽量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
饮食:少食多餐忌冷饮 。 此时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 。 平时可以多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 , 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等 。 此外 , 气候渐渐干燥 , 肺经当值 , 适当增加滋阴润燥食物的摄入量 , 如梨、冰糖、银耳等 。
“秋老虎”是个什么“虎”?
过了立秋节气之后 , 一有炎热天气 , 老人们总会说:“这是‘秋老虎’发威了 。 ”这“秋老虎”是个什么东西呢?为此 , 贺铮介绍 , “秋老虎”并不是“秋天的老虎” , 它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 , 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 一般多发生在8、9月之交 , 持续时间约一周到半个月 。 民间认为“秋老虎”出现的时间通常在告别立秋 , 进入处暑节气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