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 , 目前EGFR靶向药已有三代 , 包括第一代的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 第二代的阿法替尼、达克替尼等 , 以及第三代的奥希替尼 , 伏美替尼等 。 EGFR靶向药治疗是目前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标准 。 然而 , 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因靶向药物获得性耐药而出现疾病进展 。
为什么EGFR靶向药会耐药?耐药的机制有哪些?耐药后有哪些治疗措施可以用呢?今天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介绍 。
EGFR靶向药耐药的机制有哪些?
EGFR可以将细胞外的信号传导至细胞内 , 下游信号通路复杂(图1) 。 EGFR基因突变引起的该通路过度激活 , 是造成细胞异常增殖和致癌的重要驱动因素 。
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图1.EGFR信号通路[1]
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EGFR靶向药耐药的机制有两种 , 第一种依赖于EGFR , 涉及EGFR的二次突变;第二种不依赖于EGFR , 包括绕过EGFR信号传导的突变和组织学转化 。
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图2.EGFR靶向药两类耐药机制:二次突变和绕过EGFR的信号传导
EGFR二次突变 。 通常一种靶向药只能针对特定类型的基因突变 , 比如第一二代EGFR靶向药针对19外显子缺失突变或L858R突变 , 第三代奥希替尼针对的是T790M突变 。 EGFR靶向药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 就是该基因上出现了另外的突变 , 绕过了靶向药的抑制作用 。 例如 , 第一二代靶向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就是T790M突变 。 另外的耐药突变例如:在接受二线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中 , 有10%-26%的患者出现三级C797S耐药性突变 。 在接受一线奥希替尼治疗的患者中 , 约有7%的患者出现三级耐药性突变;
绕过EGFR的信号传导 。 不依赖于EGFR的耐药机制包括MET、HER2等基因的扩增;RET的融合;KRAS、MEK或PI3K的突变;以及向小细胞肺癌的转化等 。 MET致癌基因扩增占EGFR靶向药获得性耐药的5%-20% , 一二线奥希替尼治疗都会产生这种形式的耐药 。 除了MET , 另一种常扩增的基因是HER2 , 它编码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 , HER2扩增能激活MAPK和PI3K途径 。 与第三代靶向药相比 , HER2的扩增在第一代靶向药耐药里更常见 。 向小细胞肺癌的转化虽然发生频率不高 , 却是比较棘手的一类 , 治疗手段不多 , 预后相对较差 。
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图3.一线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阿法替尼治疗后的常见耐药突变
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图4.二线奥希替尼治疗后的常见耐药突变
EGFR靶向药耐药有哪些机制?如何应对?
文章图片
图5.一线奥希替尼治疗后的常见耐药突变
靶向药耐药后的治疗选择
靶向药序贯治疗 。 使用不同的EGFR靶向药进行序贯治疗 , 结果有好有坏 , 例如 , 在一个研究中 , 厄洛替尼治疗对吉非替尼产生耐药性的患者 , 总生存期为5-11个月 , 获益有限 。 在另一个研究中 , 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后产生T790M耐药突变 , 接受奥希替尼治疗 , 中位总生存期为26.8月 , 获益还不错;
组合疗法 。 靶向药耐药后 , 目前常见的应对措施是联合其他疗法 , 包括化疗、免疫疗法、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等 。 目前联合化疗是标准疗法 , 不过患者并非总能从中获益 。 联合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乐观 , 可能是因为肿瘤里PD-L1表达不高 , 或者EGFR突变的肿瘤里有很强大的免疫抑制微环境 。 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信号传导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在治疗其他癌症时效果不错 , 在非小细胞肺癌里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潜力 , 有不少临床试验正在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