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罕见疑难病例,需要怎样的视野与信念?( 二 )


破解罕见疑难病例,需要怎样的视野与信念?
文章图片
为患者开展MDT会诊
但说到罕见病的药物支付问题 , 身为医生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 。 现在血液肿瘤的多个靶向药已经在医保范围内 , 可由于POMES综合征等血液疾病的罕见 , 它们不在这些靶向药的适应症内 , 患者也就无法进行报销 , 承受着对普通家庭而言较重的用药负担 。
这会直接影响到一些患者的用药选择 。 明明有副作用更小、预后效果更好的药物 , 有的病人却用不上、用不起 , 这时是我们最心痛的时刻 。 近些年来我一再呼吁 , 血液肿瘤领域已被纳入医保范围的靶向药 , 在支付保障上希望能兼顾罕见血液肿瘤疾病 , 避免发生同一种药却报销待遇不同的局面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有一部日剧《血疑》风靡全国 , 此后的一些影视剧 , 白血病也是常客 , 主人公一得了就束手无策 , 让大众觉得白血病是可怕的不治之症 。 其实 , 一些常见血液肿瘤现已有药可治、药有所保 , 根本不再是“绝症”;而在罕见血液肿瘤领域 , 我们同样有信心让它们不再是“血疑” , 只是在临床治疗之外 , 还有很多工作等着各方力量去完成 。
从基层医生、科研工作者到政府、社会各界 , 期待大家能首先“看见”罕见病群体 , 在诊疗中“想到”相关罕见病 , 在保障中“记得”有这样一群望药兴叹的患者们 。 这条常见血液病患者走过的希望之路 , 相信广大罕见病患者 , 一定能通往这样的未来 。
叩问罕见:
总有美好让我们在热爱中坚持前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叶红英教授
平时 , 我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和演讲节目 , 从那些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名家 , 到一位位平凡而真诚、眼里闪着光登上舞台的演讲者 , 最打动我的 , 是他们全身心沉浸其中的状态 , 因热爱而坚持 , 不执著于成为什么样的人 , 而是去享受追寻美好的过程 。
医生谈起自己的职业 , 也许会“想说爱你不容易” , 辛苦、忙碌是避不开的关键词;我很欣慰自己能持续保持那份最初的热爱 。 作为常常与罕见病打交道的内分泌科医生 , 无论是识踪寻因的诊断 , 还是为病人带来曙光的治疗过程 , 乃至这其间必然面临的种种挑战 , 于我而言 , 不觉其苦 , 但知其乐 。
破解罕见疑难病例,需要怎样的视野与信念?
文章图片
叶红英教授
罕见疑难病例的复杂难治 , 往往源于病因的难以捉摸 。 在内分泌科 , 我们常常遇到辗转求医多年的患者 , 首要的任务即是明确诊断 。 如破案解谜一般找到确切的病因 , 循因施治让病人得以康复 , 这样的过程 , 自然是临床医生值得珍藏的美好时刻 。
2014年 , 一位小伙子来问诊时 , 已历经了八年的病痛折磨 , 住了二十多次医院 。 苦不堪言的他 , 有着满月脸、水牛背、紫纹、向心性肥胖 , 这些特征本不难判断——早在发病初期 , 他就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库欣综合征 。 可他先后经历垂体和肾上腺两次手术 , 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 。
在华山医院 , 我们对他进行层层检查和判断 , 终于找到了隐匿极深的“罪魁祸首”:肺里有个不到一公分的肿瘤 。 他患的病可谓罕见中的罕见——异位ACTH综合征 , 病因既非垂体也非肾上腺的库欣综合征 。 通过一个简单的胸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后 , 他痊愈了!
小伙子欢天喜地的激动心情 , 自不必说 。 他的痊愈也带给我们极大的成就感 , 我们不是做手术摘除肿瘤的医生 , 但我们告诉外科医生病因在哪里 。 收获喜悦的同时 , 更提醒自己 , 疾病特别是罕见病的诊断 , 正是考验医生心细如发、见微知著的能力 。 身为临床医生 , 这方面的成长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