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小伙确诊胃癌!2个月前胃镜还没事;难道胃镜也不靠谱吗?

今天 , 朝阳医院的曾医生分享了一个非常令人痛心的病例 。
患者小王是一个年仅26岁的小伙子 , 2个月前因为纳差、反酸、烧心、恶心呕吐 , 求诊于当地医院 。 当地医院安排做了胃镜检查 。
当时胃镜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 而且医生还取了活检 , 病理报告也是慢性炎症 ,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 。 于是医生按照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给开了一些胃药 。
可是 , 小王连续吃了近两个月的药 , 这些症状并没有减轻 , 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
小王隐隐感到哪力有些不对 , 就来到北京朝阳医院再次求诊 。
26岁小伙确诊胃癌!2个月前胃镜还没事;难道胃镜也不靠谱吗?】接诊医生问明情况后 , 还是建议再次胃镜检查 。
对此 , 小王很是不解:“我2个月前刚做了胃镜 , 也取了活检病理 , 不是说胃镜是诊断胃病的金标准吗?为啥还要再做一次?”
医生告诉他 , 虽然胃镜是金标准 , 但并不是100%不会漏诊 , 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胃病 。
经过医生的耐心劝说 , 小王终于同意再一次做胃镜检查 。
然而检查结果却让人十分痛心:胃印戒细胞癌 。
26岁小伙确诊胃癌!2个月前胃镜还没事;难道胃镜也不靠谱吗?
文章图片
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胃癌 , 具有隐蔽性强、侵袭力强、恶性程度高、发展快而臭名昭著;而且对化疗很不敏感 , 进展期的预后极差 。
因为一般的肠型胃癌 , 是再胃黏膜上皮生长 , 胃镜进去 , 就一览无余 , 很容易发现;
而印戒细胞癌却是向胃壁外面生长 , 在早期 , 甚至在进展期 , 在胃黏膜表面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 所以很容易漏诊 。
我们的胃镜检查 , 就好比一个人进到屋子里观察室内的墙壁 , 但是壁纸下面、屋子外面的墙壁 , 却看不到 , 而这种癌就是隐藏在是墙纸下面 , 向外发展;
有时候取活检 , 由于深度不够、位置不对 , 都不一定能取到癌细胞 。 所以 , 临床漏诊率大于30%!
印戒细胞癌是一种组织类型 , 它拥有一个浪漫的名字 , 是根据其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而得名 , 由于细胞含有大量黏液、胞质丰富、细胞核被挤压至胞质一侧 , 其形态呈“印戒”样 , 故得名 。
26岁小伙确诊胃癌!2个月前胃镜还没事;难道胃镜也不靠谱吗?
文章图片
癌细胞含有大量黏液、胞质丰富、细胞核被挤压至胞质一侧
26岁小伙确诊胃癌!2个月前胃镜还没事;难道胃镜也不靠谱吗?
文章图片
酷似这枚钻戒
胃印戒细胞癌被归类为弥漫型癌 , 属于未分化癌的一种(癌的病理学分类 , 分化越好 , 预后越好 , 比如高分化好于中分化和低分化 , 未分化最差) 。
普遍认为印戒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胃恶性肿瘤 , 与常见的肠型胃癌相比 , 其预后很差 , 5年生存率为18.4%-44.1% 。
大量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中女性发病率更高 , 但也不乏男性患者;
另外 , 胃印戒细胞癌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胃腺癌 , 发病峰值集中于41-50岁 , 20来岁、30来岁的也很常见;大多数年轻胃癌患者 , 多是弥漫性胃癌 。
如何能早期发现呢?
本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 , 甚至胃黏膜也没有任何改变 , 很多首次胃镜会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部分病人可表现为消化不良的 , 如上腹部不适、腹痛腹胀、餐后早饱、食欲不振、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肠鸣亢进、放屁增多、大便异常等 , 容易漏诊 。
进展期才可有腹部包块、腹水、消瘦等 。
由于它太狡诈隐匿 , 让人防不胜防 。 所以一旦有胃部不适应该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