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祛除风邪的要穴,浅谈针刺风池穴的针感

风池穴,祛除风邪的要穴,浅谈针刺风池穴的针感
文章图片
说起风池穴 , 对针灸感兴趣的应该都知道它的功效 , 祛除风邪是它最大的作用 。 “风为百病之长” , 大多数的病发病机理都与风邪相关 , 那么风池穴的应用也就十分广泛了 。
对于风池穴的针刺 , 针感如何很少有专业人士提及 , 最多都是以一句“酸麻胀重”一概而论 , 是这样的吗?说这话的人肯定是自己没有试过针刺风池穴 , 即使接受过针刺 , 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针感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 为搞清楚这个问题 , 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聊一聊 。
1.风池穴的解剖位置 , 是什么导致针刺该穴会出现针感
风池穴的定位在第七版教材中这样描述:在项部 , 当枕骨之下 , 与风府相平 ,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其穴位下面的解剖组织依次为:从皮肤向里 , 是皮下组织 , 接着是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 , 再接着是头夹肌 , 头半棘肌 , 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 。 浅层分布有枕小神经和枕部动静脉的分支 , 深部有枕大神经 。
一般来讲 , 运动和感觉都是由神经来支配 , 那么风池穴局部的肌肉运动和感觉就可以推知是由枕小神经和枕大神经来支配的了 。
针刺风池穴 , 或使局部的肌肉如头夹肌收缩或放松 , 从而牵拉局部结构而产生针感;或是针身触碰到局部神经 , 产生放射样针感 , 针感就是如此产生的 。
风池穴,祛除风邪的要穴,浅谈针刺风池穴的针感
文章图片
2.古籍中对风池穴的论述
风池穴,祛除风邪的要穴,浅谈针刺风池穴的针感】中医学的研究最喜欢的就是引经据典 , 风池穴当然在各种典籍中有所记载 , 不过最多论述的都是它所能治疗的疾病和其他一些基础的知识 , 对于针感的描述也不够多 。
对于风池穴的穴名 , 在《孔穴命名的浅说》中这样论述:“风池 , 穴之凹处似池 , 停水曰池 , 停风乃风池 。 ”
对于风池穴的定位 , 《针灸大成》中这样写道 , 风池“耳后颞颥后 , 脑空下 , 发际陷中 , 按之引于耳中 , 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 ”
对于风池穴的针刺深度 , 《针灸大成》总结:“《素注》针四分 。 《明堂》针三分 。 《铜人》针七分 , 留七呼 , 灸七壮 。 《甲乙》针一寸二分 。 ”古人对风池穴的针刺深度是三分至一寸二分 。 现代研究学者认为针刺深度应该为0.5~1.2寸 。
当然 , 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参考的 , 毕竟经过了很多年的验证 , 但是 , 也不能囫囵吞枣地去模仿 , 得多思考 , 多应用 , 多发现问题 , 然后去验证解决 。 所以 , 针感这个东西在文献中没有太多记载 , 就需要我们自己去在临床中体会了 。
风池穴,祛除风邪的要穴,浅谈针刺风池穴的针感
文章图片
3.不同的针感对风池穴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如何操作才能引出不同的针感
古籍中写最多的是风池穴的疗效 , 如何达到记载中的疗效呢?风池穴可以有很多种针刺方法 , 如直刺、斜刺、深刺、横刺 , 前提是在熟悉解剖结构 , 手法得当的情况下使用 。
书上虽然写针刺方向朝向对侧眼球或者鼻尖 , 难道所有的疾病都得如此吗?我想一个善于思索的针灸医生不至于这么拘泥于教条 , 书本毕竟是写给大多数人的一个标准 , 而真正疗效的获得还是需要医生自己去寻找 。
在临床上通过观察 , 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 , 风池穴可以针刺不同深度 , 对于脖颈粗壮的人直刺两寸都是可以的 , 不能局限于课本的0.5~1.2寸 , 比如治疗颈项僵痛 , 需要使用“输刺法” , 即针刺至骨的刺法 , 这时候你还拿个一寸的针 , 只扎个表皮挠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