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哲学】浅谈鼻咽癌初筛

文/冼宇飞邱前辉
鼻咽癌发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 , 因此门诊确诊的病人以中晚期鼻咽癌多见 。 定期体检发现的鼻咽癌多为早期 , 故而对鼻咽癌定期初筛很有必要 。
【健康哲学】浅谈鼻咽癌初筛
文章图片
图/视觉中国
早发现
注意鼻咽癌早期临床症状
前几天笔者和好友叙旧时 , 借着昏暗的灯光 , 无意间发现他右边颈部稍隆起 。 从他抱怨中得知 , 他前几周感冒 , 当时咽部痛得厉害 , 连右边的淋巴结都肿了起来 , 吃了几天消炎药才好些 。 但这淋巴结却没缩回去 , 不痛不痒的 , 现在右耳仍觉得被什么东西塞着 。 听着他还在侃侃而谈 , 我却忧心忡忡 。 离别时我很认真地建议他明天赶紧去门诊做个电子鼻咽镜检查 , 他还笑着说我拉业务都拉到他头上 。 最终他确诊为鼻咽癌(未分化鳞癌)中晚期 , 细问后得知他的叔叔3年前因鼻咽癌去世了 。
鼻咽癌的好发人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及家族性 。 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特别是广东省发病率很高,高发年龄30~50岁 , 男性多见 , 男女比例为2∶1 。 其中以广东省四会市为中心形成一个高发核心地带 , 其发病率可达34.01人/10万(男)、11.15人/10万(女) 。
因鼻咽部解剖位置隐蔽 , 病变时早期缺乏相对固定症状 , 多因蔓延邻近结构或淋巴转移后才引起注意 , 临床上很容易延误诊断 。 但注意以下鼻咽癌早期临床症状 , 有助于及早发现:
【健康哲学】浅谈鼻咽癌初筛】1、时有时无地回缩涕中带血 , 因这一首发症状去看医生的约占30%-40% 。
2、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 , 有时甚至连医生也易误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 因这首发症状去看医生的占5%-10% 。
3、单侧颈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增大 , 质硬不活动 , 因这首发症状去看医生占60%以上 。 此刻已是颈淋巴结转移 , 属于鼻咽癌中晚期 。 由此可见门诊确诊的鼻咽癌多为中晚期 。
4、不典型症状(直接侵犯颅底型鼻咽癌):如单纯头痛 , 伴或不伴面部麻木、视物重影 , 就连耳鼻喉专科医生也不会优先想到鼻咽癌 , 最终确诊却又是中晚期 , 以类似症状者去看专科医生的不足2% 。
上述所有症状 , 并非鼻咽癌患者都会如数出现 , 可能仅其中一两项而已 。 如单纯鼻塞、耳闷塞感 , 大多数人自认为普通感冒而已 。
【健康哲学】浅谈鼻咽癌初筛
文章图片
洗宇飞(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干部健康管理中心耳鼻喉专科主治医师 ,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健康管理专委会委员)
【健康哲学】浅谈鼻咽癌初筛
文章图片
邱前辉(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鼻科主任 , 广东康复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鼻颅底外科专业主任委员)
早排查
如何选择鼻咽部检查?
该肿瘤如此无声悄然降临 , 临床上用什么检查来排查?鼻咽恶性肿瘤的常规辅助检查包括以下:
1、鼻咽部视觉上检查:间接鼻咽镜和电子纤维鼻咽镜;
2、抽血EB病毒相关检查;
3、影像学(如鼻咽部CT、MR、全身PET检查);
4、有创性检查:鼻咽部病理活检 。
这些鼻咽部检查各自有何优劣势?
1、鼻咽癌初筛首选是间接鼻咽镜检查 , 因肿瘤特性多向鼻咽腔内生长 , 间接鼻咽镜能察觉80%-90%鼻咽部异常 。 该检查方便、经济、无创 , 但却很依赖被检查者的配合 。 据不完全统计 , 约20%-30%咽反射敏感的人难配合该项检查 , 医生难以观察到鼻咽部 , 因此需用电子鼻咽镜 。
2、电子纤维鼻咽镜是间接鼻咽镜的升级版 , 对咽反射敏感人群也能很好发现鼻咽部的异常情况 。 但对上行型扩展鼻咽癌(先直接侵犯颅底)病人仍难以发现 , 只能由影像学来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