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创刊主编,要“找一帮靠谱的人,做一件有价值的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文|《中国科学报》采访人员张思玮
丁思月
前不久 , 全球首本门静脉高压与肝硬化期刊PortalHypertension&Cirrhosis顺利创刊 。
刚刚履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门静脉高压中心主任的祁小龙 , 以期刊主编身份 , 带领一支来自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等一流高等学府的专家团队 , 打造世界一流的门静脉高压学术高地 。
这个创刊主编,要“找一帮靠谱的人,做一件有价值的事”
文章图片
祁小龙受访者供图
学霸背后的“秘籍”
祁小龙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 。 2004年 , 祁小龙作为兰州二中的中考状元入学 , 在2007年高考时 , 又以综合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直博班 , 是同学眼中的“学霸” 。
时至今日 , 翻开他的履历 , 谁都不禁感慨一句“年少有为” 。
“做医学的大多不是天才 , 更多是靠自己的努力 。 ”祁小龙笑言 , 自己的英语四六级考试都是“压线过” , 英语听说能力也不突出 。
由于在哈佛大学留学期间“逼了自己一把” , 才有今日娴熟的英文交流能力 。
在高中时期的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 , 祁小龙就显露出在生命科学上的天分和兴趣 , 这也成就了他与日后报考的临床医学专业的“缘分” 。
大学期间 , 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 , 祁小龙或在实验室苦战 , 或在通宵自习室浏览文献 。
每次上课前 , 他总是提前自学完 , 再带着问题去听课 , 课间主动找老师答疑解惑 。
2009年 , 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消化内科见习时 , 祁小龙注意到一个细节 , 对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 其临床诊断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
在全面检索并阅读文献后 , 他主动找到时任消化内科主任杨长青 , 提出了自己对这一“空白领域”的猜想和研究假设 。 杨长青十分支持他的想法 , 并给予了耐心指导 。
“一直以来 , 很感谢杨长青老师对我学生时期那些稚嫩想法的支持 。 ”祁小龙说 。 如今 , 他自己也成为了博士生导师 , 在做医学科研的同时 , 也要教育引导学生 。 他十分珍视如今的教学工作 , 不管在哪里出差 , 只要到了上课时间 , 都一定“飞回来”按时上课 。
很多人工作之余会玩乐消遣 , 祁小龙对这些似乎并不感兴趣 。 他说 , 每个人的“兴奋点”不一样 , 医学科研是最能让他感到兴奋的事 。 “能看到自己负责的临床研究每天顺利推进 , 这是让我睡得最踏实的事 。 ”
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2013年 , 祁小龙应邀在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上做口头报告 , 同台发言的还有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的学者 , 其中不乏该领域内的知名专家 。
凭借报告的高学术价值和高英文展示水平 , 组委会一致认定 , 将唯一的“年轻学者奖”授予当时还是本科生的祁小龙 。 这也是他第一次登上国际学术领域的领奖台 。
博士期间 , 凭借研究的创新性和学科交叉优势 , 祁小龙先后受邀在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等国际顶尖学术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 , 有效推动了我国与欧美及亚太国家在门静脉高压领域的学术合作 , 发出了“中国声音” 。
2016年 , 在祁小龙的牵头发起下 , 我国多家肝病中心的合作者联合组建了“CHESS(门静脉高压诊断与监测研究组)” , 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基于三维数字模型和流体力学计算的虚拟肝静脉压力梯度技术”“基于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无创肝静脉压力梯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