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可怕吗?它就是影响胃粘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样的话:
“胃癌全球发病率第五、病死率第三 , 幽门螺杆菌跟它关系密切 , 如果感染了太可怕了 。 ”
也可能听过这样的论断:
“全国一半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 哪有那么多胃癌?除不除菌都无所谓 , 一点也不可怕 。 ”
它到底可怕不可怕?
就像上面两段话一样 , 这些年幽门螺杆菌在大家心中的形象起起伏伏 , 有人辩护它人畜无害 , 也有人指责它作恶多端 。
而且这些话不光一些普通百姓在说 , 甚至在医生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分歧 , 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今天咱们来聊一聊 。
幽门螺杆菌可怕吗?它就是影响胃粘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文章图片
终结幽门螺杆菌和多种胃病之间的暧昧关系
说到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胃癌;而一说到胃癌 , 就少不了幽门螺杆菌 。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 , 早先业内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态度还是比较纠结的 。 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和证据的汇总 , 越来越多的专家都一改往日温存的态度 , 明确了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可控病因 , 确定了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策略 。 原因就是这家伙在胃病中真的是无处不在 , 害人不浅 。
日前 , 国内发布了第一部胃早癌诊治相关的专家共识——《中国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的处理策略专家共识》 , 文中多次强调了根除幽门螺杆菌在预防胃癌发生上的积极作用 。 这一次形成的22个共识意见 , 幽门螺杆菌占了近1/4的篇幅 , 可见其重要性 。 细节不再赘述 , 咱们直接上结论 , 专家认为:
1.对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为上皮内瘤变 , 建议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 , 可采用尿素呼气试验、组织学或血清学检测方法;
2.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首要措施 , 可部分逆转胃黏膜萎缩 , 从而降低胃癌前状态进展为胃癌的风险;
3.根除幽门螺杆菌尽管很难短期逆转肠化生 , 但是对于并存肠化生的萎缩有干预作用;
4.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阻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胃癌;
5.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行内镜治疗后 , 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助于防止胃癌复发和异时性胃癌的发生 。
这五条共识终结了幽门螺杆菌与一些胃病 , 尤其是胃癌的暧昧关系 。 如果大家觉得没看懂这五点 , 没关系 , 下面我给大家打个比方 , 咱们看看是不是这回事 。
幽门螺杆菌可怕吗?它就是影响胃粘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文章图片
《共识》不但将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实锤 , 还证实幽门螺杆菌就是破坏胃粘膜幸福的“小三”
要我说 , 幽门螺杆菌就是破坏胃粘膜健康幸福的“小三” 。
1.幽门螺杆菌是破坏胃粘膜健康幸福的害群之马 , 有胃病就先查查有没有它 , 没毛病;
2.萎缩性胃炎是胃炎发展到胃癌中 , “虽然很严重 , 但还可以挽救一下”的状态(越往后发展越难) , 此时如能果断发现并根除“小三” , 就不至于分手(无法逆转的胃粘膜损伤) , 并让胃粘膜喘口气有机会“重修于好”;
3.如果发现的晚了 , 已经出现肠化或上皮内瘤变 , 根除幽门螺杆菌虽不可挽回分手的结果 , 但至少不会让彼此成为冤家(癌变) 。
4.重归于好后 , 也要好好清理掉“小三” , 以防以后再来打扰 。
所以你看 , 如果发现了它 , 咱是不是要跟这个“小三”好好算算账?!
幽门螺杆菌可怕吗?它就是影响胃粘膜健康的“小三”,早除早安心
文章图片
《共识》坚定了除菌策略
早在从业初期 , 我并不是一位坚定的积极除菌论者 , 不过我也有我的坚持 , 那就是有胃病的人一定要除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