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颗牙要花16万元,种牙补牙为何这么贵?( 四 )


让游志雄想不明白的是 , 他的义齿原材料不仅打破日本垄断 , 还逼得进口牙材料的价格大幅下降 , 但是消费者却不能明显地感受到种牙补牙的降价 。
去年 , 游志雄带儿子去牙科医院种牙 。 “要进口的材料还是国产的?”游志雄不顾医生的好言相劝 , 坚持用国产材料 。 在他看来 , 目前国产牙材料与国外没有差别 。
“或许有部分材料就是我自己生产的 , 但是经过销售链条 , 根本不知道牙材料来自哪里 , 只能听信牙医的营销 。 ”虽然最后用国产材料给儿子种牙 , 但游志雄还是花了1万多元 。
这也让游志雄思考:种牙补牙贵应该是符合实际 , 这种消费行为并非日常消费 , 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 , 大部分人不会为了补一颗牙去研究一番牙材料 。
游志雄为增加自己产品辨识度 , 刻意在产品包装上做得高大上一些 , 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他们的品牌 。 但他发现 , 客户根本不需要他们的产品标签 , 甚至不想让员工知道原材料来自哪里 。
游志雄发现 , 他们的牙材料经常被客户跟国外产品混着用 , 甚至佯装进口的 。 “现实和理想相差很远 , 不是原材料价格降低 , 补种牙的费用就能降低的 。 ”
“‘要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体现明码实价 , 满足患者知情权 。 ”湖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武大口腔医院副院长陈智表示 , 进口与国产的价格差距大 , 大医院只敢用好的种植体 , 更容易体现质量和品质 , 而不是选择一般的种植体 , 所以牙科医生往往会问患者 。
陈智认为 , 这背后反映了国家在口腔领域研发投入不够 。 尤其是种植体 , 主要依赖进口 , 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做到进口替代 。 目前 , 种植牙绝大部分是进口种植体 , 国产种植体基本处于仿制阶段 。 牙冠基本是国产的 , 质量也是过关的 , 能抵挡一部分成本 。
“看牙贵往往是拖出来的 。 ”陈智分析 , 部分中国人对牙病并不重视 , 过去是任由发展 , 没有干预治疗 , 到了非治不可时 , 往往要采用高值耗材 , 小牙病拖成大牙病 。 例如龋齿 , 医保覆盖了 , 200元就可以搞定 , 但是很多时候任其发展 , 拖成牙髓炎 , 不得不做根管治疗 , 这时只有一部分属于医保 , 费用需要2000元 。 这时候还不治的话 , 就要种植牙 , 费用就是2万元 。 从开始200元跳涨到2万元 , 小病终于拖成大病 , 尤其是中老年人 。
陈智称 , 目前公立医院耗材已经是零加成 , 种植体不是绝对性左右价格 , 只是占一部分 , 实行集采可能会降一些价 。
今年年初 ,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 , 对群众关注的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
8月18日 ,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拟从四大方面采取14项措施开展专项治理 。
9月2日 , 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的信息透露 , 在反馈的232条意见建议中 , 约60%的反馈意见支持开展专项治理 。 相当数量的反馈意见认为 , 种植牙的手术价格和耗材费用总体应控制在1万元以内 。 也有部分意见强调降价力度 , 希望总体降至3000元左右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有群众留言“不要让退休金都进了牙科医院的口袋”“希望尽快集采 , 想等降价后再去种牙” , 还有群众专门附了自己种植牙相关费用清单及发票 。 不少医生、企业从业人员也留言表示支持 , 认为“种植牙领域乱象丛生 , 此次治理方案抓到了重点”“口腔收费贵现象 , 确实存在 , 很期待这次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