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时珍的故乡探寻蕲艾传奇( 二 )


《本草纲目》始篆于1552年 , 著成于1578年 , 后又经10年三易其稿 , 1590年得到金陵藏书家胡承龙出资相助 , 终在1596年刻成问世 。 那时 , 李时珍已辞世3年 。 《本草纲目》全书共190万字 , 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16部 , 编著成52卷 , 汇集历代本草药物1518种 , 新增药物374种 , 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物总计1892种;汇集整理历代药方2936首 , 新增药方8160首 , 总计11096首;另有药物插图1109幅 。
《本草纲目》不仅纠正了历代本草典籍的错误 , 补充了不足 , 还创立了本草分类新体系——纲目分类体系 , 从生命的原始要素开始 , 沿着生命的自然进化过程分门别类 , 体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级到高级的分类思想 。 达尔文在编写《物种起源说》时 , 借鉴了《本草纲目》的研究成果 , 并推崇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 2011年 , 《本草纲目》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 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 。
采访人员来到李时珍纪念馆时 ,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正在这里开展研学活动 。 李时珍纪念馆馆长胡庆华告诉采访人员 , 除了当地学校 , 湖北、湖南、山东、安徽、江西等地的学校也会组织学生来这里研学游 , 每年前来研学的学生大约有10万人次 , 其中尤以学习中医药的学生居多 。
胡庆华说 ,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 纪念馆还开设有中医讲堂 , 举办中医讲座 。 节假日的时候 , 还会请来老中医为民众义诊 。 “李时珍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也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 , 让更多的人了解李时珍的故事 , 了解中医药文化 。 ”胡庆华说 。
世界艾草博物馆里的“小小李时珍”
当年 , 为便于广大百姓看病就诊 , 李时珍将“东璧堂”扩建为前店后坊的“李氏药铺” , 研制丹、膏、丸、散及药酒为人祛疾治病 。 新中国成立后 , 几经改造和变迁 , “李氏药铺”演变成为如今的李时珍医药集团 。 为了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 让中医药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 李时珍医药集团将园区打造成了中医养生科普旅游的研学基地 。 园区内建有一座世界艾草博物馆 , 记录着蕲春艾草的历史、功效及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
李时珍医药集团文化中心文旅部负责人王成庆告诉采访人员 , 在蕲春 , 人们历来都有用艾草煎汤洗浴的习俗 。 在日常生活中 , 大人小孩伤风感冒也会用艾草泡澡或泡脚 , 以驱除风寒湿邪 。
正在世界艾草博物馆研学参观的 , 还有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5年级的学生 , 他们观看李时珍纪录片、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辨识多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 了解艾叶的基本功效 , 体验制作艾香和艾草手工皂等 。 工作人员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艾草的功效 , 还能增强动手能力 , 拓宽视野 , 同时缓解学习压力 , 很受学生的喜爱 。
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的徐老师告诉采访人员 , 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高年级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 活动短则半天 , 长则三到四天 。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 例如参观蕲艾小镇 , 参加“我是小小李时珍”培训课程等 。 “中医药文化已经纳入了教学大纲 。 身为蕲春人 , 这些都要懂得” 。
王成庆告诉采访人员 , “我是小小李时珍”是李时珍医药集团与蕲春县中小学校合作的研学课程 , 学习时间为4~6天 , 包括室内课程和室外课程 。 室内课程主要是学习辨识中药材 , 室外课程则是在园区的百草园里体验种植中药材 , 通过实践了解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环境 , “例如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中药材) , 根须要埋在地下多深 , 需要多少水分、光照有什么要求 , 等等 。 参加培训课程的孩子们都会带着知识和技能回家 。 他们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艾灸 , 帮他们用艾叶泡脚、按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