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医疗器械证后,数字疗法能填补国内肌骨康复的空白吗?

62岁的山东硬汉徐峰 , 和自己的左脚踝斗争了整整10年 。
从2012年的一次意外崴脚开始 , 他经历了3次大小手术 , 从最初的韧带重建 , 到后来的截骨矫正 , 再到去年7月的韧带修复 。
后两次手术都和不规范的术后康复有关 。 2019年第一次韧带重建手术后 , 他恢复心切 , 急于求成 , 过早做大幅度关节内外翻 , 并且每天爬一小时楼梯 , 导致韧带再松弛 , 重建失败 。 2021年3月 , 徐峰不得已做了截骨矫正 。 这次他不敢过激 , 术后以休养为主 , 数月后 , 骨头延迟愈合 , 只能再次手术 。
第三次手术后 , 吃过大亏的他特地向专家请教康复方案 , 专家告诉他 , 回去后每天做提踵练习 , 每天6次 , 每次10分钟 。 徐峰照做了 , 但大半年后 , 他依然只能跛足行走 , 关节处还不时会有火辣的刺痛感——康复又失败了 。
为了不遭第四次手术的罪 , 他到处托人打听 , 最终找到了复动肌骨 。 这是一家由国内顶尖三甲医院骨科医生与国际一流康复师团队联合打造的肌骨康复机构 。 他们开发了一款名为“JOYMOTION悦行动?”的肌骨数字疗法 , 正在进行报批前的临床测试 。 今年5月 , 经过评估 , 徐峰顺利入组 。
所谓数字疗法 , 是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 , 由软硬件程序驱动的创新型诊疗方式 。 具体到徐峰的案例里 , 他从悦行动的软件(APP)里获取到了专属于自己的康复方案 , 并借助硬件(传感器) , 在系统的引导下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康复计划 。
“最大的感受就是针对性强 , 效果好 。 ”徐峰告诉八点健闻 , 按照系统定制的方案 , 他每天花40-50分钟进行康复训练 , 康复动作从单腿站立、单腿提踵升级到单腿蹲、顶墙踝背屈等 。 两个月后 , 他已经完成了5组方案的进阶练习 , 走路姿态恢复正常 , 最多的一天走了12000多步 。
得益于“徐峰”们的数据支持 , 今年6月 , “JOYMOTION悦行动?”数字肌骨疗法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 , 获得了国内肌骨康复领域的首张数字疗法医疗器械注册证 。 9月3日 , 该产品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对外发布 。
拿下医疗器械证后,数字疗法能填补国内肌骨康复的空白吗?
文章图片
做康复里最懂技术 , 做技术里最懂康复
JOYMOTION悦行动? , 主要面向有肌骨康复需求的患者 , 其中就包含各种骨科手术的术后患者 。
从流程上来说 , 骨科医生在手术后 , 为有需要的患者开具JOYMOTION悦行动?的处方 。 患者按照处方 , 拿到硬件 , 并按照指导安装软件 , 根据定制化的康复方案进行康复 , 一个完整的康复周期一般为3个月 。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闭环中 , 有两个核心难点:一是患者情况的准确评估 , 二是康复方案的动态调整 , 这也是肌骨康复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 在传统的医疗机构场景中 , 这两件事都可以通过医生面对面的问诊 , 以及康复师手把手的指导来完成 。 而一旦把康复场景搬到了线上 , 这些问题就成了最大的挑战 。
拿下医疗器械证后,数字疗法能填补国内肌骨康复的空白吗?
文章图片
首先是患者评估 。 复动肌骨CTO周开波告诉八点健闻 , 为了能够给“素未谋面”的患者量身打造康复方案 , 他们在后台设计了三个数据维度 。 一是手术医生给患者开具的病情介绍 , 二是系统问卷配合视频问诊 , 三是患者戴上传感器后的动作反馈 。 收集到这些数据后 , 系统会根据算法自动生成一套最适合的方案 , 由医生和康复师评估确定后 , 推送到患者的APP上 。 根据测算 , 系统推荐的康复方案和三甲医院专家方案的吻合率达到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