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降脂药对肝的损害大吗?如何预防这种伤害?听听医生怎么说

他汀类药物 , 又叫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 很拗口的名字 , 是最重要的血脂调节药物之一 。 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异常的患者进行降脂治疗 , 有助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
他汀类降脂药对肝的损害大吗?如何预防这种伤害?听听医生怎么说
文章图片
目前常用的他汀的药物 , 包括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等 。
这类药物所抑制的这个还原酶 , 是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 药物被吸收以后 , 作用的原理是竞争性的抑制这种酶的合成 。
也就是说 , 这个药物占据了酶上的部分结合位点 , 阻止了这个酶和底物的结合 , 从而降低胆固醇 。
他汀类药物还能通过肝脏载脂蛋白B分泌介导的作用 , 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生成 , 还有轻微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 , 后者是“好的胆固醇” 。
最终 ,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直接作用 , 将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 , 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升高 。
所以临床上他汀类药物通常用来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 并进而预防心血管疾病 。
他汀类降脂药对肝的损害大吗?如何预防这种伤害?听听医生怎么说
文章图片
尽管有如此美好的治疗效果 , 但依然阻挡不了副作用的发生 , 需要引起重视 。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 , 可能会伴有血脂紊乱 ,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
第一、肌肉不良事件
根据临床经验 , 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 , 如果出现肌痛和其他肌肉症状 , 需要对现在所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方案予以改变 , 包括换用其他的特定的药物、改变剂量或者另外的治疗 。
第二、肝功能损伤
还有一个引人关注的不良反应 , 就是引起肝损害 , 通常表现为两种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转氨酶的升高 , 当大于正常值上限三倍的时候 , 也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 除了减少剂量之外 , 可以采取隔日治疗的方案 。
研究表明 , 他汀类药物引起转氨酶水平持续升高的发生率为0.5%~3% ,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头三个月中 , 具有剂量的依赖性 , 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和使用的剂量有密切的关系 。
单纯的转氨酶水平升高 , 并不表示一定是药物导致的严重糖损伤 。 有一些患者在开始治疗3~4个月以后 , 或者更长的时间还能发生严重的肝损伤 。 这些严重肝损伤除了转氨酶升高之外 , 还可能会出现胆红素和总胆汁酸的升高 , 或者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的损害表现 。
有时候 , 在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 , 患者所出现的转氨酶升高 , 有可能跟药物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 而是患者本身有脂肪肝导致的脂肪性肝炎 , 或者酒精性肝病 , 这个时候就不能只怪药物了 , 而同时要治疗肝病 。
还有一些人 , 会经常吃一些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 , 也是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发生的肝损害 , 要注意那些保健品和食品也会导致肝损害 。
他汀类降脂药对肝的损害大吗?如何预防这种伤害?听听医生怎么说
文章图片
龙医生总结下来 , 为了预防他汀类药物导致的肝损害 , 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开始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 , 进行彻底的肝脏检查 , 包括肝功能、彩超、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等检查 , 如有异常要查明原因 。
2、对于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 , 是否要常规进行肝功能检测 ,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观点并不一致 , 很多专家建议没有必要常规监测肝功能 。
3、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 , 如果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厌油腻、眼黄、皮肤黄、尿色加深等情况时 ,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