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

十年磨一剑 , Rescond自主研发低能量双相方波(RBW)第三代除颤技术 , 该技术通过恒定10ms放电实现了较高平均电流、较低峰值电流 , 更小的心肌损伤 , 以及高除颤成功率 。 现阶段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Rescond品牌自动体外除颤仪RCD-600 。
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
文章图片
美国心脏协会复苏指南中明确指出:“尽管在操作除颤器时 , 医务人员选择的是除颤能量(焦耳J) , 但是真正使心肌去极化的是电流(安培A) 。 虽然能量一词在目前的行业说法中根深蒂固 , 但实际上能量是对于除颤过程的非生理学描述 。 ”【1】
也就是说 , 在除颤过程中 , 真正决定是否成功的是除颤过程的“平均电流”强度 , 而由于人体存在阻抗 , 电流在作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热量的转化 , 而这部分能量会对心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 应尽量减少 。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 我们所采用的波形应具有更大的平均电流、更低的峰值电流以及合适的放电持续时间 。
一、对于除颤过程中的能量与电流关系 , 我们尤为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1.除颤成功率的升高并不是因为能量增加 , 而是因为电流增加 。 200J的第二代双相截断指数波(BTE)所提供的电流与RBW波形120J能量下相当 。 【2】
2.“低能量”一词常常会引起大家的误解 , 将其等同于“低效” , 并产生怀疑 。 然而 , 事实上“低能量”对应的是“高电流”和“高效” 。
二、波形演变历史:
第一代除颤波形——单相衰减正弦波(MDS)最大放电能量720J 。
早期的除颤仪采用单相衰减正弦波(MDS)进行放电 ,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峰值电流 , 同时电流衰减较快 , 对于各类患者 , 尤其是高阻抗患者除颤效果较差 , 所造成的的心肌损伤也更为严重 。
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
文章图片
单相衰减正弦波(MDS)波形
第二代除颤波形——双相截断指数波(BTE)最大放电能量360J 。
是从植入体内的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上发展而来 , 也是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见的除颤波形 , 该波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除颤电流的衰减问题 , 但是在对高阻抗患者除颤时 , 需要延长放电时间 , 而这一超过10ms的放电时间可能诱发患者的二次室颤 , 引发不良后果 , 并且较高的峰值电流对心脏的伤害也更为严重 。
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
文章图片
双相截断指数波(BTE)波形
第三代除颤波形——双相方波(RBW)最大放电能量200J 。
低能量双相方波除颤波形 , 专为体外除颤设计 。 与传统的双相波相比 , 低能量双相方波技术首次除颤能量为120J , 实现更低的峰值电流、更高的平均电流和恒定的10ms放电时间 。 提高除颤成功率的同时 , 降低心肌损伤 , 改善患者预后 , 减小再次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
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
文章图片
双相方波(RBW)波形
三、与第一、第二代波形相比 , 双相方波具有如下优势:
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1.应用RBW波形除颤较于其它两种波形有更低的心肌损伤 。
最新一代除颤器波形——双相方波
文章图片
注:肌钙蛋白I浓度升高 , 往往直接代表心肌受损、心肌细胞坏死 。 【3】
2.经过临床数据回顾性研究 , RBW波形的除颤成功率 , 尤其是高阻抗患者方面 , 优于MDS波形 。 【4.5】
3.RBW波形在院外心脏骤停事件中的表现更好:在一项大范围数据研究中 , 对于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LS)的心脏骤停患者 , RBW波形相较于其它波形有更高的电复律概率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