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学问2022中国新生代饮食教育白皮书

两年前生下宝宝之后 , 刘语明显感觉到 , 在“吃”这件事上 , 自己考虑得更多了:如果是在家做饭 , 那一定要选应季的食材 , 不能吃凉性的食物 , 宝宝打完疫苗有哪些东西不能吃她也会特意去查一下;如果是一家人出去吃饭 , 讲究就更多了——不能选生食多的日料 , 不能选麻辣的火锅、川湘菜 , 因为宝宝接近烤盘不太安全 , 烤肉也被排除在外 。
而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工作的柯越 , 在连续点了两周外卖之后 , 决定还是自己动手做饭 。 她采购了五常大米和杂粮米 , 煮饭时按照1∶1的比例搭配 , 低脂的鸡胸肉、高蛋白的虾仁是她青睐的食材 , 绿色蔬菜也是每顿饭的必备品 。
舌尖上的学问2022中国新生代饮食教育白皮书
文章图片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 人们在饮食上的选择越来越丰富 , 对饮食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不仅要吃得饱 , 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 但是 , 对于饮食教育 , 即食育 , 中国消费者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 。
“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 , 说起来很简单 , 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 中国近年来开展了一些与食育相关的交流 , 但仍然不够 , 食育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大多数人的日常饮食中 。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常务理事董英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
为了解消费者对于日常饮食的消费习惯、认知与偏好 , 以及对健康饮食产品在成分、品牌、质量、价格、渠道等多方面的期待 , 《第一财经》联合“中国食品健康七星联盟”、养乐多 , 共同发起新生代饮食教育大调查 。
这份报告旨在勾勒中国饮食教育的现状、未来趋势 , 以及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 增进消费者对食育的了解 , 同时为中国在家庭、企业、政府等层面加强食育提供可行的方法论 。
PART-1
吃得健康 , 已成共识

荤素搭配、少油少盐成“标配”
今年 , 36岁的刘语开始倾向于更清淡的饮食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她感觉自己的身体对于油盐的代谢能力有所减弱 。
柯越的父亲患有糖尿病 , 所以她格外注意糖的摄入 。 喝奶茶时 , 她也往往选择三分糖或无糖 , 自己做饭则几乎从不加糖 。
根据2012年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调查 , 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人均每日烹调盐摄入量为10.5克 , 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摄入量5克的两倍多;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42.1克 , 也远远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每天25到30克的推荐标准;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则为30克左右 。
2019年 , 中国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 并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 其中倡导“三减” , 即减盐、减油、减糖 。 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重视这一点 。
舌尖上的学问2022中国新生代饮食教育白皮书
文章图片
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显示 , 大多数受访者在日常饮食中都已形成了基础的健康意识 , 其中近7成的受访者会注重饮食中少油少盐 , 还有52.57%的消费者强调控糖 。
除了控制调味料的使用 , 合理的搭配也是消费者日常饮食的关键 。 超过7成的受访消费者都强调饮食的荤素搭配 ,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会保证每天吃水果 , 还有接近一半的消费者特别注意奶制品的摄入 。
吃得健康 , 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共识 。
●●
需求日益细分 , 肠道健康成宝妈“刚需”
与此同时 , 不同人群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日益细分 。
各年龄段的人群通常有着不同的健康问题 。 我们的调查发现 , 2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和青年最普遍的问题是生长发育缓慢 , 而25至40岁的人群最大的困扰是肥胖 , 高血脂、高胆固醇则是40岁以上人群最常遇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