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登国际顶刊JAMA,国产PD-1填补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空白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近几十年来 , 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攀升 。 根据世界癌症报告2020年的数据统计 , 全球肺癌新发例数约220.7万 , 我国肺癌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占全球的37.0%和39.8% , 高居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榜首 。 小细胞肺癌则是肺癌亚型中侵袭性最强的一种 , 约占肺癌总病例数的15%-20% , 可分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和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 其中有60%-70%的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处于广泛期 , 有明显的肺外转移病灶 , 且预后极差 , 五年生存率极低 。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 , ES-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是含铂类化疗 , 即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或顺铂 , 即EP方案和EC方案 。 尽管化疗初始的治疗反应率很高 , 但大多数患者都会因为耐药而在一年内复发或进展 , 不得不接受二线治疗 。 二线治疗的反应率则在10%~20%左右 , 二线后生存期约为3~7个月 。
已有PD-1/L1表现不尽人意
近年来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 , ICIs)的出现为ES-SCLC患者带去新的临床选择 。 基于IMpower133研究和CASPIAN研究的结果 , 美国FDA分别在2019年及2020年批准了两项抗PD-L1单抗联合化疗方案 , 即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卡铂 , 和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 。
前者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 , 与化疗相比 , 阿替利珠单抗+依托泊苷/卡铂治疗延长了2.0个月的中位总生存(mOS)(12.3月vs10.3月 , HR=0.70 , 95%CI0.54~0.91 , P=0.007)和0.9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5.2月vs4.3月 , HR=0.77 , 95%CI0.62~0.96 , P=0.02) 。
后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 与化疗相比 , 度伐利尤单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治疗延长了2.4个月的OS(12.9月vs10.5月 , HR=0.75 , 95%CI0.62~0.91 , P=0.0032) 。
这两款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 , 虽然有效性得到了证实 , 并已被指南推荐为ES-SCLC一线治疗方案 , 相较单独使用化疗赢得了2-3个月的总生存优势 。 但是 , 在很多其他癌症已经转为“慢性病”的情况下 ,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疾病进展快的特点仍未得到改变 , 每多1个月的生存优势都能为患者争取到更多的可能 , 因此 , 患者的生存获益仍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 而另外两款PD-1药物——纳武利尤单抗(O药)和帕博利珠单抗(K药)虽然起初获得了FDA的加速批准 , 但在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均达不到预期 , 接连从FDA撤回了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 , 可以说是以失败收场 。
异军突起的H药
2022年9月27日 , 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Ⅲ期临床研究 , 登上国际知名医学杂志JAMA(The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 , IF:157.3)(图1) , 成为全球首个发表在JAMA主刊上的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
全球首登国际顶刊JAMA,国产PD-1填补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空白
文章图片
图1研究成果(图源:[1])
在现有PD-1在小细胞肺癌这一适应症上相继折戟的背景下 , H药在Ⅲ期临床研究ASTRUM-005中的抢眼表现显得弥足珍贵 。 H药联合化疗不仅达成了目前ES-SCLC一线治疗中最长、获益最显著的15.4个月OS结果 , 相较于化疗组延长了4.5个月的生存(15.4月vs10.9月) , 24个月总生存率也达到了43.1%(化疗组7.9%) , 相比已上市PD-L1产品在20%左右的概率 , 几乎将两年生存率翻了一倍 。 风险比(HR)更是历史性地达到了迄今最低的0.63(95%CI0.49~0.82 , P
全球首登国际顶刊JAMA,国产PD-1填补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空白
文章图片
图2H药联合化疗成效显著(图源:JAMANetwork)
H药在次要终点方面的表现同样十分突出 , 中位PFS延长了1.4个月(5.7个月VS4.3个月) , 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2% , 且PFS曲线在2个月左右就出现了早期分离并持续 。 6个月PFS为48.1%(化疗组19.7%) , 12个月PFS为23.8%(化疗组6.0%) 。 80.2%的患者获得了客观缓解 , 缓解持续时间延长也更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