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治不好,还要治吗?建议早些知晓

在日常生活中 , “绿色”代表的是一种环保和健康的理念 , 如“绿色食品”“绿色出行”等 。 可要说到“绿色癌症” , 不仅不讨喜 , 还是不少患者的噩梦 。
所谓“绿色癌症” , 是炎症性肠病(IBD)在网络的一种戏称 。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可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 它以腹痛、腹泻、便血、营养不良等为常见症状 , 这些症状会反复发作 , 严重影响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 虽然炎症性肠病一般不会直接致命 , 但由于无法完全治愈 , 患者需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 , 因而被一些人称为“绿色癌症” 。
据了解 , 近年来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增长迅速 , 预计到2025年可达150万例 , 它已逐渐从“罕见病”变为了“常见病” 。
炎症性肠病治不好,还要治吗?建议早些知晓
文章图片
出现什么症状需要怀疑炎症性肠病?
在临床表现方面 ,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症状稍有区别 。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则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 , 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血便 。 此外 , 患者还可出现非消化道的症状 , 如视物模糊、关节疼痛、皮疹等 。
这些症状实际上并不具有特异性 , 大多数患者发病初期都会认为自己只是单纯的肠胃不适或是胃病 , 甚至部分基层医院都没有对炎症性肠病提起重视 , 导致临床上误诊率和漏诊率都很高 , 特别是克罗恩病 , 过去不少患者曾被当做阑尾炎甚至淋巴瘤治疗 , 不仅白受罪 , 还耽误了病情 。
目前 ,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 病因也并不确切 。 据临床研究 , 它的发病与人种、工业化环境和遗传都有一定关联性 , 高发病年龄普遍集中在15-25岁和35-45岁 。
因此 , 任何年龄的患者出现相关症状且反复发作时 , 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完整陈述病情 , 在完善胃镜、肠镜、胶囊小肠镜等检查后 , 医生一般就能确诊或排除炎症性肠病 。
炎症性肠病治不好,还要治吗?建议早些知晓
文章图片
炎症性肠病治不好 , 还要治吗?
之所以炎症性肠病被称为“绿色癌症” , 主要是因为目前尚无根治它的方法 , 但并不代表炎症性肠病就不需要治疗 。
若不进行及时和长期的治疗 , 炎症性肠病不仅会不断复发 , 而且还可能诱发更多的并发症 , 如肠溃烂、肠穿孔、营养不良等 , 甚至可能癌变 。 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 , 如果任其发展 , 在发病5年后癌变的几率将会急剧上升 。
因此 , 炎症性肠病倡导早诊早治 , 患者确诊后要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 , 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 , 减少症状复发的次数 ,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 具体治疗方案与患者病情有关 , 也需区分疾病的活动期和缓解期 。 在疾病活动期 , 患者症状明显 , 需及时服药甚至进行手术治疗 , 来减少患者痛苦和肠道炎症损伤;而在缓解期 , 患者可基本如常生活 , 但仍需坚持服药 , 尽可能将肠道维持在良好和平稳的状态 。
炎症性肠病治不好,还要治吗?建议早些知晓
文章图片
在治疗的过程中 , 患者要与主诊医生保持密切联系 , 定时复诊 , 并在出现异常的时候及时反馈 , 配合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
炎症性肠病治不好,还要治吗?建议早些知晓】近年来 , 社会各界提高了对炎症性肠病的重视 , 相关治疗药物也陆续纳入了医保 。 希望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 , 在不远的未来 ,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能获得喜人的突破 , 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也让炎症性肠病不再成为让人惧怕的“绿色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