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癌症克星”溶瘤病毒抗癌疗效显著!疾病不乱超5年!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且发病率增长较快的肿瘤 , 易发生远处转移 , 预后较差 , 多发生于皮肤 , 也可发生于全身其他部位 , 发生于肾上腺比较罕见 , 且多为转移瘤 。 肾上腺转移癌多于原发癌 , 但详细的发病率尚无统计呈文 。
原发性肾上腺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和腰部胀痛不适 , 其次是消瘦、乏力等症状 。 其诊断尺度包括:①仅一侧肾上腺受累;②无黑色素瘤及色素沉着病变病史;③无内分泌异常证据;④具有典型黑色素瘤组织学特点 。 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 首选根治性肾上腺切除术 。 因本病早期易通过淋巴结向远处转移 , 预后不良 , 故术后需进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 确诊后未治疗或术后未行其他治疗的患者大部分1年内死于肿瘤转移 。
「案例」“癌症克星”溶瘤病毒抗癌疗效显著!疾病不乱超5年!
文章图片
图注:溶瘤病毒抗癌作用机制
在此 , Karger医学电子期刊呈文了一位75岁的女性患者因怀疑肾上腺和胃有肿瘤而住院 。 随后 , 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黑色素瘤 。 在接受溶瘤病毒治疗期间 , 患者病情已不乱5年之久 。
案例呈文
一名女性患者在69岁时诊断为肾上腺腺瘤 。 因为没有什么症状 , 因此只进行了随访观察 。
在她75岁时 , 因CT检查怀疑肾上腺、胃恶性肿瘤而入院就诊 。 左肾上腺病理恶性病变 。 造影剂储存不平均 , 提示存在坏死区 。 肠系膜有一个肿大的淋巴结 , 腹膜有小的病变 。
「案例」“癌症克星”溶瘤病毒抗癌疗效显著!疾病不乱超5年!】两个月后 , 左侧肾上腺恶性病变体积增大 , 坏死区变大 , 皮下泛起新的病理病变 。 于是 , 2014年9月11日 , 患者接受了肾上腺肿瘤切除和胃切除术 。
肾上腺标本的大体检查显示:一个12.4×9.7×7.5cm的大肿瘤肿块 , 延伸至肾上腺周组织并转移至局部淋巴结 。 肾上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 , 肿瘤由上皮细胞和浮泛细胞组成 。 此外 , 发现8个转移淋巴结 。
胃标本的大体检查显示:胃内有一深灰色息肉样病变 , 大小为7.0×5.0cm 。 肿瘤位于粘膜下层和肌肉层 , 有淋巴血管浸润 。 此外 , 发现了14个小网膜淋巴结 , 其中2例有肿瘤转移并局灶性包膜侵犯 。
随后 , 通过下一代测序评估黑色素瘤BRAF突变状态 。 结果表明 , 胃和肾上腺黑色素瘤均为BRAF野生型 。 患者没有任何皮肤或眼部病变 。
因此 , 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黑色素瘤并转移至胃和局部淋巴结 。 因为疾病的严峻程度 , 只能对症治疗 。
2014年10月8日-2014年11月3日期间 , 患者接受干扰素α-2a治疗 , 每周3次 , 持续一个月 。 然而 , 在接受干扰素α-2a治疗2个月后 , 腋下检测到一个大淋巴结 , 随即停用干扰素α-2a 。
此时 , 患者自诉腹痛和恶心 , 因此行腹腔CT检查 。 临床医生怀疑转移在腹腔内和腹膜后腋窝区 。 2014年11月10日 , 切除了3个淋巴结 。 然而 , 不久后观察到腋窝区淋巴结肿大 , 右侧肾上腺病理病变 , 肠系膜脂肪组织及皮下病变 , 左侧臀肌病变 。
「案例」“癌症克星”溶瘤病毒抗癌疗效显著!疾病不乱超5年!
文章图片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且发病率增长较快的肿瘤 , 易发生远处转移 , 预后较差 , 多发生于皮肤 , 也可发生于全身其他部位 , 发生于肾上腺比较罕见 , 且多为转移瘤 。 肾上腺转移癌多于原发癌 , 但详细的发病率尚无统计呈文 。
原发性肾上腺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多为上腹部和腰部胀痛不适 , 其次是消瘦、乏力等症状 。 其诊断尺度包括:①仅一侧肾上腺受累;②无黑色素瘤及色素沉着病变病史;③无内分泌异常证据;④具有典型黑色素瘤组织学特点 。 本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 首选根治性肾上腺切除术 。 因本病早期易通过淋巴结向远处转移 , 预后不良 , 故术后需进行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 确诊后未治疗或术后未行其他治疗的患者大部分1年内死于肿瘤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