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智头条」我国成功分离猴痘病毒!已开始疫苗药物相关研究

「财智头条」我国成功分离猴痘病毒!已开始疫苗药物相关研究】「财智头条」我国成功分离猴痘病毒!已开始疫苗药物相关研究
蓝字关注“中国小康网”
「财智头条」我国成功分离猴痘病毒!已开始疫苗药物相关研究
文章图片
图源:武汉生物微信公众号
近日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成功从感染患者临床样本中分离出猴痘病毒毒株 , 助力猴痘疫情防控的各项科研攻关工作 。
公开资料显示 , 猴痘已成为当前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正痘病毒截至2022年10月19日 , 全球共累计报告了75141例感染病例 , 100多个国家发现猴痘病例 。
目前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从所获临床样本中成功分离出猴痘病毒 , 并开始疫苗药物相关工作研究 。
猴痘——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2年 , 当新冠疫情的阴影还未在全球散去 , 早在2017年就从非洲流行的猴痘却耐不住寂寞“凭空出现”在英国 , 并向欧美和东南亚蔓延 。
猴痘的名字虽然有“猴”字 , 但其真正来源并非猴 , 而是啮齿类动物 。 资料显示 , 猴痘病毒的潜伏期是5天到21天 , 多为6天到13天 。 与水痘、麻疹、天花等疾病相比 , 淋巴结肿大是猴痘的一个明显特征 。 猴痘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 , 既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 , 也可发生人际传播 。 猴痘大多在人类身上表现为自限性疾病 , 患者通常可以在2-4周内自愈 。
「财智头条」我国成功分离猴痘病毒!已开始疫苗药物相关研究
文章图片
图源:澎湃新闻
值得一提的是 , 国家卫健委7月1日就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 , 提出各地在对入境人员进行隔离期间 , 除排查新冠病毒感染外 , 还应主动进行猴痘病毒筛查 。
《指南》的出台可以说是未雨绸缪 。 要知道 , 7月23日 , 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 彼时 , 中国并没有任何病例 。
《指南》对猴痘目前的疫情概况 , 疾病特点 , 诊断等做了介绍 。 指南从预防角度指出 , 出入境人员和涉疫地区人员需关注所在国的猴痘疫情信息 。 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 , 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 , 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 , 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 。 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以及在屠宰过程中 , 应佩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 。
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 , 出现皮疹等症状时 , 应主动就医 , 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 , 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 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 , 尚未出现症状 , 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
《指南》指出 ,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接诊发热伴出疹病人时 , 应注意询问病例流行病学史 , 同时进行病原学筛查 , 排除水痘、风疹、麻疹或其他明确病因引起 。
现有入境人员隔离期间 , 在排查新冠病毒感染的同时 , 各地应主动对入境人员进行猴痘病毒排查 , 特别是入境前21天内有猴痘疫情报告国旅居史的人员 , 密切监测出疹情况 , 发现可疑人员或疑似病例 , 应按相关规定及时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并转送定点收治医疗机构 。
即便如此 , 中国的香港和内地还是先后陆续出现了病例 。 9月16日 , 重庆市发现了一例境外输入猴痘病例 , 这也是我国内地首次发现并确诊猴痘病例 。 香港卫生署甚至在9月21日宣布 , 10月5日起开始为照料猴痘患者的医护人员、处理动物传染痘病毒的实验室人员等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