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营长杨瑞符,问题军官变民族英雄,逃离上海却躲不掉厄运

电影《八佰》对营长杨瑞符着墨不多 , 但实际上他才是这场战斗的主要指挥者 , 留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也都是他的部下 , 反而对刚到差的谢晋元不甚熟悉 。 所以从工事布置到战斗指挥 , 谢晋元大多交给杨瑞符去办 。 因为谢晋元是当时的最高长官 , 且杨瑞符后来转移到后方未在孤军营中 , 媒体对谢晋元报道较多 , 许多人对杨瑞符知之甚少 ,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
《八佰》营长杨瑞符,问题军官变民族英雄,逃离上海却躲不掉厄运
文章图片
曾是“问题”军官
杨瑞符 , 河北省静海县人(今天津静海区) , 1902年出生 , 是家中长子 。 15岁就到天津闯荡 , 起初在粮行当学徒 , 为家庭分担责任 。 17岁时自己当起了小贩 , 卖烟酒等谋生 。 19岁参加了吴佩孚部队的第三军 , 随后又当上了排长 。 1929年吴佩孚被北伐军打败以后 , 杨瑞符被编入国民革命军88师 。 从排长、连长一直做到营长 。
此时的杨瑞符还只是小人物 , 历史当中没有太多关于他的痕迹 。 笔者查阅了相关档案 , 发现在《交通部公报》当中有一份与他有关的资料 。 这是时任交通部长朱家骅于1935年7月22日签发的指令 , 要求国营招商局总经理处致函军政部 , 内容大概是:“江靖船行职员在应差时期 , 为八十八师所属营长杨瑞符殴辱 , 请咨军政部饬属整顿 , 对于船员生命加以保障 。 ”
函件没有交代被扣船员人数和受伤情况 , 但事情能闹到部长面前也绝非小事 。 据相关人员回忆 , 杨瑞符年轻的时候脾气比较暴躁 , 当天在江靖号轮船上因为检查行李 , 船员态度不太好 , 两人爆发冲突 , 最终船员被殴打 。 不论什么原因 , 打人总是不对的 。 这件事情闹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面前 , 杨瑞符自然要受到处罚 。 不仅要给船员赔礼道歉 , 营长的职务也丢了 , 被降为营附 。
《八佰》营长杨瑞符,问题军官变民族英雄,逃离上海却躲不掉厄运
文章图片
杨瑞符是旧军出身 , 身上难免会有一些缺点 。 在战乱年代 , 身上没有一点匪气 , 是当不了一个好兵的 , 更不可能当上军官领导部队 。 即便是英雄 , 某些方面也会存在瑕疵 , 这样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 。 英雄也是人 , 不是神 。 也许正是经历过这次事件 , 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 , 痛改前非 。 当使命来临时 , 他毫不犹豫地担起了责任 , 就像他15岁出门闯荡那次一样 。
临危受命
一直到淞沪会战爆发 , 杨瑞符还只是营附 , 营长是何沧浪(49年随部起义) 。 后来何沧浪因作战不力 , 阵地失守 , 被团长就地免职 。 杨瑞符升为营长 , 并且带领部队夺回了阵地 。 杨瑞符出身贫寒 , 也无黄埔系背景 , 能做到营长的职务全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 随后杨营在天通庵阵地坚守了75天 , 未再退一步 。
10月26日 , 大场阵地失陷 , 国军只能被迫转移到上海西郊 。 最高当局决定留一只部队在闸北 , 以让西方列强看到中国抵抗的决心 。 师长孙元良最终决定留一个加强营在四行仓库师部坚守 。 当晚团长韩宪元召见杨瑞符 , 却相对无言 , 枯坐了20多分钟 。 因为他知道 , 以一营士兵抵挡日军 , 没有期限 , 无异于去送死 。 他开不口 。
《八佰》营长杨瑞符,问题军官变民族英雄,逃离上海却躲不掉厄运
文章图片
直到谢晋元赶回来 , 传阅了师长孙元良的手谕:“死守上海最后阵地 。 ”杨瑞符没有犹豫 , 他内心在想 , 军人以完成任务不辱使命为天职 , 不成功便成仁 。 他看到团长仍在难过 , 便激昂地跟团长报告:“请团长放心 , 我誓以最后一滴血 , 为中华民族争人格……”今天 , 这样的举动 , 很容易用文字描述出来 。 但在炮火纷飞的当时 , 舍生赴死 , 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气 , 笔者实难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