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土,克湿!治“湿气入腰”的方子,化解酸沉,经典永流传

胃溃疡|土,克湿!治“湿气入腰”的方子,化解酸沉,经典永流传

文章图片

胃溃疡|土,克湿!治“湿气入腰”的方子,化解酸沉,经典永流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你好 ,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带你关注 , 中医是怎么治腰、养腰、护腰的 。
为啥说这个呢?还是两个字 , 实用 。 你听我讲下面这个故事 。 听完 , 就全懂了 。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 , 当时是52岁 。
有一回啊 , 她到外头洗澡 。 洗到一半 , 有人告诉她 , 单位里有急事儿 , 她必须马上回去 。
得 , 她赶紧拾掇好 , 也没等身上和头发干透 , 就回单位了 。
当时 , 正值十月末 , 天气有些凉了 。
结果 , 就从那天起 , 此人就开始腰疼 。

她这个腰疼 , 很特别 , 不像别人那样不敢动 , 而是觉得酸沉、重着 , 总是发凉 , 而且没劲儿 。 后腰不疼 , 主要是两侧髋关节疼痛 。 静止的时候痛缓 , 动起来疼得厉害 。 抬腰俯身 , 都比较困难 。
这是怎么回事呢?拔罐子 , 找人推拿 , 折腾了五个多月 , 治疗无效 。
最后 , 她经别人推荐 , 准备找中医看看 , 喝点汤药试试 。
刻诊 , 见患者脉象沉迟 , 苔白腻 。
了解到这些以后 , 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 但见:
白术、茯苓、干姜各30克 , 炙甘草15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加水700毫升 , 煎煮到300毫升 , 温服 , 两剂 。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之后 , 顿觉腰部轻松很多 , 俯仰自如 , 髋部疼痛缓解 。
这时候 , 原方稍作改变 , 加桂枝、杜仲 , 再开6剂 。
就这样 , 八剂药喝完 , 患者诸证悉平 , 完全恢复正常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它最初刊载于1962年的《广东中医》上 。 这是60年前的老医案了 。
这里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 , 这个女患者的问题 , 就属于典型的寒湿腰痛 。
怎么知道的?从发病经历就能看出来 。
我跟你说 , 人洗澡之后啊 , 毛孔是舒张开的 。 毛孔舒张 , 意味着人体城门大开 , 外邪容易进来 。
偏偏 , 她正当沐浴之时 , 却急着外出 , 于是没等身上彻底干透 , 就跑出去了 。 再加上外面气温偏低 。 于是 , 一个湿邪 , 一个寒邪 , 就这样轻轻松松钻进体内 , 这就形成了寒湿困阻的局面 。
困阻在哪儿啊?就困阻在腰部 。
我跟你说 , 这寒湿困阻引起的腰痛 , 有很多显著特点 。
第一个特点 , 就是患者腰部不是感觉剧痛 , 而是酸沉、重着、困倦乏力 。 这是湿邪的特点所决定的 。 你想啊 , 腰部挂了一圈水瓶子 , 你的腰能不沉吗?
第二个特点 , 是不适感从后腰开始 ,牵引到两侧髋部 。 例如医案里这个患者 , 她就是髋关节疼痛 。 为什么呢?因为寒湿在这里 , 侵袭的是人体的带脉 。 带脉 , 就是环束腰部的 。

第三个特点 , 就是患者身体仰俯不能 , 活动受限 。 寒湿寒湿 , 湿中兼寒 。 寒邪 , 主凝滞 。 经脉被凝滞 , 活动肯定受限 。
第四个特点 , 就是阴雨天严重 , 冷天严重 , 早晨起来严重 。 为啥说早晨起来严重啊?因为你刚刚过去的这一夜 , 寒湿作为阴邪最为旺盛猖獗(夜属阴 , 同气相求) 。
【胃溃疡|土,克湿!治“湿气入腰”的方子,化解酸沉,经典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