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临床观摩:中医治乳腺增生的方子!活血为主,理气为辅

心脏|临床观摩:中医治乳腺增生的方子!活血为主,理气为辅

文章图片

心脏|临床观摩:中医治乳腺增生的方子!活血为主,理气为辅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 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 , 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 切勿盲目尝试 。 )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妇科学》
你好 ,我是中医人 , 文君然 。
今天这篇文字 , 我想和大家分享 , 中医用活血之法 , 治疗乳腺增生的经验 。
乳腺增生 , 这是一个常见的乳腺病 , 占了几乎所有乳房疾病的百分之七八十 。
中医怎么看待它呢?有一个思路很重要 , 这就是气滞血瘀而来 。 其中的关键 , 就是血瘀 。
下面这个故事 , 是我早年看到收集下来的 。 它最初刊载于1987年的《山东中医杂志》 。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 ,当时是45岁 。

她很久以前就知道 , 自己左侧乳房里头 , 有一个肿块 。 这个肿块 , 在最近这一年半的时间里 , 逐渐长大 。 而且 , 它隐隐作痛 , 有的时候还是刺痛感 , 冷不丁让患者难以忍受 。 有的时候 , 还连带着左侧肩背疼痛 。 乳房里头 , 仔细摸 , 确实有结节 。
怎么回事呢?患者后来疼得受不了 , 就到医院检查 。
一开始 , 医院说了 , 可能是乳腺增生 , 但也要当心乳腺癌 。 具体是什么 , 得做病理 。
那好 , 就做病理 , 看个究竟 。 这一做 , 才发现 , 确实是乳腺增生 。
既然是良性的 , 患者的心就放下来 , 于是决定用中医中药的办法 , 慢慢调养 。
刻诊 , 见患者脉涩 , 无苔 , 舌质暗红 , 有瘀点 。
了解到这些以后 , 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 但见——
柴胡、枳壳、赤芍各10克 , 红花、桃仁各12克 , 桔梗、川芎各6克 , 甘草3克 。
所有这些 , 水煎服 。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 , 乳房肿块疼痛的现象就大大减轻了 。 但是 , 这个肿块没见缩小 。
这时候 , 原方基本不变 , 加王不留行和浙贝母各12克 。
这方子 , 患者一口气吃了40多剂 。 到最后 , 肿块彻底消失 。 而且 , 随访一年 , 病情未曾复发 。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
其实 , 这个患者身上的问题 , 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乳腺增生患者的情况 。 这就是气滞血瘀 , 以血瘀为主 。
你看 , 此人就诊当时 , 脉涩 , 舌暗红 , 有瘀斑 , 这是非常典型的血瘀之象 。 对吧?
你再看患者的疼痛特点 , 是刺痛 。 刺痛 , 我说过多少遍了 , 它主血瘀 。
所以说 , 这个患者的问题 , 就在于乳腺部位血瘀作痛 。
当然 。 血 , 不可能自己没事儿就淤了 。 它一定有一个因素 。 这个诱因 , 往往就是气滞 。 气为血之帅 。 气滞 , 则血瘀 。
所以说 , 这个患者的根本问题 , 就是气滞血瘀 。 要想解决问题 , 就得化瘀 , 兼行气 。 来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柴胡、枳壳、赤芍各10克 , 红花、桃仁各12克 , 桔梗、川芎各6克 , 甘草3克 。
这个配伍 , 很显然 , 属于血府逐瘀汤的化裁应用 。 其中的柴胡和枳壳 , 疏肝解郁 , 行气理气 。 气行 , 血才能行 。
在这个基础上 , 配合赤芍、红花、桃仁、川芎 , 来活血化瘀 。 桔梗 , 则作为舟楫之药 , 带药性上行直达前胸 。
至于说后面加入的王不留行和浙贝母 , 则用于通经活络和散结 。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 这是很容易被效法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