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治疗,从慌张到从容

病床整齐排列 , 病区内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老人为主 , 床头的仪器时刻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 。 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医生护士正忙碌着:记录病人信息、接听工作电话、备药、整理器械;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帮助病人适应俯卧位呼吸、翻身、检查调整补液速度、记录患者体温……
这是今年4月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内的场景 。 上海疫情压力最大的阶段 , 每日新增新冠感染者达数万 , 按照当时新冠病毒株的致病性 , 在庞大的感染者基数之上 , 必然有一些患者发展为重症 。
当时 , 尽管危重病人多 , 但救治紧张而有序 , 保障好对重新冠感染者的救治 , 成为了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一大关键所在 。
新冠疫情发生近三年 , 全世界的医护人员在救治中逐渐积累经验 , 同时 , 随着新冠特效药物的成功研发和应用 , 新冠感染者的救治从当初的慌张到今天基本可以从容应对 。
新冠救治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近来 , 中国医生总结发表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冠救治相关临床科研论文 , 为普通人揭开了新冠救治的神秘面纱 。
新冠治疗,从慌张到从容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9日 ,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应急病区(隔离病房) 。
特效药在现实救治中发挥作用
2022年4月22日 ,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针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推荐 , 该指南中指出 , 对于可能发展为重症以及有极高住院风险的患者 , 比如未接种疫苗、高龄或免疫抑制者 , 唯一强烈推荐的方法就是使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PAXLOVIDTM 。
2022年7月14日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叶霜主任团队和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强强联手 , 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感染病学》(影响因子71分)在线发表题为《PAXLOVIDTM用于免疫抑制的SARS-CoV-2感染住院患者》的短论文 , 为临床抗新冠病毒治疗的时机、对象再添重要的新证据 。
指南的建议是基于两项RCT(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 , 两个研究共纳入3078名新冠感染者 。 数据显示 , 采用PAXLOVIDTM治疗后 , 受试者的住院风险降低了85% 。 除了更高的防重症率 , PAXLOVIDTM比起其他同类药物有着副作用更小、方案更易于管理的明显优势 。
新冠治疗,从慌张到从容
文章图片
《PAXLOVIDTM用于免疫抑制的SARS-CoV-2感染住院患者》
因明确的疗效 , 自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至今 , PAXLOVIDTM已经成为了医生患者的第一选择 。
而上述仁济医院发表的论文是2022年上海市疫情期间的真实世界研究结果 , 用现实中患者的救治数据评价了PAXLOVIDTM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疗效 , 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更为切实的治疗措施 。
“前期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症状偏轻 , 平均年龄40岁左右 , 主要以吸烟、高BMI、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为主 , 免疫受限的患者数量极少 , 于是我们想了解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 PAXLOVIDTM的病毒清除效果如何 。 ”皋源表示 , 此外 , 虽然指南建议在起病或诊断5天内给药 , 但此次上海市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多 , 多数患者入院时感染已超过5天 , “因此 , 我们也想了解在感染5天后给药 , 是否影响PAXLOVIDTM的疗效” 。
在叶霜看来 , 真实世界研究结果作为临床试验的有力补充 , 使证据更充分 , 更完整 。
据介绍 , 该项研究纳入2022年4月7日至2022年5月7日收治于仁济南院的114名新冠感染患者 , 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5.87岁)远多于PAXLOVIDTM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的入组患者 , 有合并症患者高达79% , 且合并症种类复杂 , 疫苗接种率低(26.5%) , 其中有35例免疫功能低下患者(3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