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动不动就觉得累?可能是元气不足,试试用它泡水喝

黄芪|动不动就觉得累?可能是元气不足,试试用它泡水喝


霜降节气 , 寓意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 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 所以这一时节是养生滋补的好时候 。
有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药 , 非常适合做成药膳和代茶饮来保健 , 此时节吃吃可以很好的补充元气 , 它就是黄芪 。
01
补药之长——黄芪

黄芪的“芪”是一个药名专用字 , 原来的写法是“黄耆” 。 耆字的原意是年长 , 民间有六十岁为耆之说 。 李时珍说:“耆 , 长也 , 黄耆色黄 , 为补药之长 , 故名黄耆 。 ”其中“补药之长”就是说黄芪补气的功效非常之好 。
中医认为 , 黄芪味甘、微温 , 归肺、脾、肝、肾经 , 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 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物质 , 对身体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
【黄芪|动不动就觉得累?可能是元气不足,试试用它泡水喝】02
黄芪的好处

补中益气
黄芪以补虚为主 , 常用于体质虚弱、容易疲倦、脉细无力者 。 日常多喝黄芪水 , 可改善气短症状 , 使精力充沛 , 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 。


防治感冒
将黄芪和白术、防风(中药玉屏风散)一起煎水服用 , 有益气固表的功效 , 可预防感冒、过敏性鼻炎 , 治疗自汗、盗汗 。

消除水肿
黄芪有利水消肿的功效 , 很多高血压、慢性肾病患者 , 很容易出现下肢浮肿的情况 , 喝黄芪水能够起到的一定的消肿作用 。

防治脾胃气虚
黄芪可防治脾胃气虚证 。 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饮食减少、口痰增多 , 大便溏稀等 。 可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一起煎水服用 。
03
黄芪的养生食谱
黄芪可以与当归、党参等药材一起泡水喝 , 有很好的补气血功效 , 气血不足的朋友可经常服用 。 此外 , 也可以尝试下方膳食 。
黄芪益气粥
#
材料:
黄芪30克 , 大米100克 。
做法:

将黄芪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 , 煎30~60分钟 , 然后取出汤液使用 , 弃掉黄芪药渣 , 用取出的汤液加入大米同煮约30~60分钟即成黄芪粥 。 每日食用一次 。
功效:益气健脾 , 固表止汗 。 适用于气虚体弱 , 倦怠乏力 , 表虚不固之自汗、盗汗等人群 。
加味黄芪粥
#
材料:
生黄芪30克 , 生薏苡仁30克 , 赤小豆15克 , 鸡内金(为细末)9克 , 金橘饼2枚 , 糯米30克 。
做法:

先以水600毫升煮黄芪20分钟 , 捞去渣 , 次入薏苡仁、赤小豆 , 煮30分钟 , 再入鸡内金、糯米 , 煮熟成粥 。 这是一日的食用量 , 分两次服之 , 每顿食粥后嚼服金橘饼1枚 。
功效:利水消肿 , 化痰消积 , 益气扶正 。
黄芪炖鸡
#
材料:
鸡肉500克 , 洗净切块 , 黄芪30克洗净 , 红枣5个 。
做法:

先将鸡肉用水焯一遍 , 然后将焯过的鸡肉和黄芪、红枣一起 , 加入适量水 , 用高压锅或者砂锅炖熟后 , 加入适量食盐 , 吃鸡肉并喝汤 , 每日1次 。
功效: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 民间常用于产后乳汁缺少 , 又可补虚固表 , 可用于产后虚汗症 。 也适合大病初愈者食用 。
黄芪枸杞乳鸽
#
材料:
黄芪、枸杞各30克 , 乳鸽1只 , 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
做法:

将乳鸽宰杀 , 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 , 放入沸水中氽一会 , 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黄芪、枸杞分别洗净 , 放入炖盅内 。 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 , 取出笼 , 拣出姜、黄芪 , 淋上鸡油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