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美金市场争夺战,ADC、双抗、CAR-T的正面交锋( 二 )


/02/双抗和CAR-T的霸主之争
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 , CAR-T地位注定会持续提升 。 入局者正越来越多 , 仅国内还包括驯鹿医疗、科济药业、亘喜生物、西比曼生物等企业来势汹汹 。
当然 , CAR-T疗法也并非安枕无忧 。
10月26日 , FDA批准的BCMA/CD3双抗Tecvayli , 就是CAR-T的强力竞争对手之一 。 Tecvayli的适应症 , 同样是用于五线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
在名为MajesTEC-1的二期临床结果显示 , 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中 , 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61.8% , 其中28.2%的患者享有完全反应或更好的反应 。
百亿美金市场争夺战,ADC、双抗、CAR-T的正面交锋
文章图片
虽然效果略逊于CAR-T , 但这并意味着Tecvayli就无力和CAR-T竞争 。 因为 , 双抗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
CAR-T疗法的Bug在于 , 需要为患者量身定制 , 制备过程极其复杂 , 导致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用 , 也不是所有的患者等的起 。
所以 , 我们依然需要一个高效且现成的药物 。 这一背景下 , 可以规模化成产的双抗 , 无疑是强力补充 。
并且 , 双抗的研发选手也不少 , 包括岸迈生物、新时代药业、百济神州等都在发起攻坚战 , 未尝不会出现实力更强的选手 。
另外 , 双抗的另一个优势在于 , 可以给CAR-T“断后” 。
尽管CAR-T的上市使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大幅上升 , 但这一疾病依然无法治愈 , 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复发 。
连CAR-T都无效之后 , 患者还有什么治疗可选呢?答案就是双抗 。
在2021年ASH年会上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 , 给BCMA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使用双抗 , 总体缓解率能够达到45% 。
这也意味着 , 在CAR-T和双抗的对峙中双方各有优劣势 。
/03/既有竞争又有协同
在BCMA靶点上 , ADC、CAR-T、双抗技术又一次实现了正面交锋 。
当然 , 在这场交锋背后 , 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并不是完全的竞争关系 , 同时还伴随着合作关系 。
正如上文所说 , 从疗法方面 , CAR-T和双抗就是互补关系 。 实际上 , 不仅是疗效 , 因为价格、依从性等诸多问题的存在 , 不同药物都会有自己的生存空间 。
比如价格方便 , 不同技术的成本必然不同 , 导致价格差异较大 。 CAR-T是出了名的贵 , 天花板carvykti售价达到46.5万美元 , Abecma的售价稍低一些也需要41.95万美元 。
双抗Tecvayli的单价虽然稍低 , 每月约为39500美元 。 但是与CAR-T只需要使用一次不同 , 患者需要每周使用Tecvayli一次 , 直到疾病出现进展 。
如果其效果能够持续9至10个月 , 那么患者需要花费的总价在35.5万美元至39.5万美元之间 , 也并不便宜 。
相比之下 , Blenrep或许能够为患者提供更经济的选择 。 对于一个体重80公斤的患者而言 , Blenrep每月的治疗费用为23900美元 , 比Tecvayli优惠了近一半 。
再比如 , 从便利性上来说CAR-T只需要输注一次 , 而双抗Tecvayli需要每周输注 , Blenrep则是每三周输注 。 患者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 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疗法 。
不同技术路径的产品交织在一起 , 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选择的产品矩阵 。 不同产品之间既有竞争关系 , 也有合作互补的关系 。
当然 , 互补终究有个先后次序 。 不同位次的产品 , 能够达到的天花板也必然有所差异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有人脱颖而出的同时 , 也有人必然会掉队 。
不过 , 靶向BCMA的ADC、CAR-T、双抗获批的还都是末线适应症 , 患者群体并不算太大 。 要想真正在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溅起更大的水花 , 还需要向更前线的治疗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