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银屑病治疗已经进入了精准靶向时代 。
银屑病表现复杂 , 分型繁多 ,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 过去银屑病的治疗可谓“广撒网” , 其系统治疗药物主要是甲氨蝶呤等广谱免疫抑制剂 。 但新世纪以来 , 银屑病转化医学大获成功 , 病因机制逐渐明晰 , 丰硕的基础研究成果为靶向药物研发带来启发 。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 , 白介素(IL)-17抑制剂的问世标志着银屑病治疗迈入精准靶向新时代 。 过去公认“难治愈”的疾病领域 , 出现了“可治愈”的曙光 。
在这一过程中 , 来自中国的科研团队贡献良多 。 目前已知的银屑病易感基因里 , 有一半以上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学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 。 这些成果对银屑病遗传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也为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张学军教授领衔团队
书写银屑病领域的“中国故事”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1张学军教授的早期论文
40年前 , 还是研究生的张学军教授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关注银屑病病因 , 从此时开始张学军教授和银屑病的治疗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 数十年的厚积薄发 , 到新世纪初 , 银屑病转化研究终于迎来成果“井喷”的时期 。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2探索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规律
25年前 , 张学军教授团队开始关注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 , 与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赵国屏院士合作 , 通过对247例银屑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 阐明银屑病多基因遗传模式[1] , 正式开启银屑病转化医学研究之路 。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3遗传、环境因素与银屑病发病密不可分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4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
2002年 , 张学军教授团队在论文中介绍了中国银屑病患者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 , 以及吸烟和饮酒等环境因素对银屑病的影响[3](图3);并成功定位了中国患者人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PSORS1和PSORS9[4] 。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5易感基因IL-15的发现是银屑病转化医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2007年 , 通过对PSORS9进行精细定位与功能研究 , 张学军教授团队发现IL-15为银屑病易感基因 , 证明Th17细胞免疫信号通路是银屑病发病关键通路[5] 。 国际知名银屑病专家 , 美国密歇根大学JamesT.Elder教授发表述评称:“张学军团队发现IL-15与银屑病之间的存在显著的遗传关联 , IL-15能刺激T细胞表达IL-17 。 加上近来IL-23相关的遗传学证据与治疗性证据 , 这些发现阐述了银屑病中由Th-17介导的炎症的遗传学基础[6] 。 ”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6张学军教授团队银屑病GWAS研究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图7银屑病GWAS研究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09年 , 张学军教授团队在我国首个开展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 发现LCE和IL-12B是银屑病的关键易感基因 , 证实IL-23/IL-17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7] 。 2010年 , 银屑病GWAS深入研究发现6个新银屑病易感基因 , 特别是发现易感基因的在不同种族人群间的遗传异质性[8] 。 银屑病GWAS研究成果获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奖项 。
银屑病治疗飞速发展的背后,不能忘了这个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