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为什么在单位中午容易犯困?

前些日子跟旅居法国的朋友聊天 , 她说孩子适应非常快 , 唯一难适应的居然是午睡问题 。 她原本的习惯是让孩子每天午睡 , 但法国幼儿园根本没有午睡 , 结果孩子就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中午不睡 , 下午崩溃” , 过了几个月才适应过来 。
不仅仅是孩子不午睡 , 大人也不午睡 , 所以朋友也适应了很久 , 才能实现“中午也跟公司同事打成一片”的小目标 。
中国人在国外不睡午觉不习惯 , 也有老外来到中国 , 因为午睡而不习惯 。 前些年有个老外来中国工作 , 第一次见到午睡就觉得新奇 , 于是拍照留念 ,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 整整拍了七年 , 留下无数中国人午睡的照片 , 还摆过展览 。
中国古人就有午睡习惯 , 最著名的当属诸葛亮 , 哪怕刘备到访 , 诸葛亮也是照睡不误 , 还有“大梦谁先觉 , 平时我自知 。 草堂春睡足 , 窗外日迟迟”为证 。
当然 , 三顾茅庐是小说故事 , 要找真正的午睡 , 还是要去诗词里 。 白居易就热衷午睡 , 留下了“不作午时眠 , 日长安可度”“旦暮两疏食 , 日中一闲眠”“食罢一觉睡 , 起来两瓯茶”等众多诗句 。
宋朝爱午睡的文人更多 , 连工作狂王安石也不例外 , 留下了“午梦觉来闻语鸟 , 歌眠似听朝鸡早”“野水纵横漱屋除 , 午窗残梦鸟相呼”等诗句 。 陆游则写过“相对蒲团睡味长 , 主人与客两相忘 。 须臾客去主人睡 , 一半西窗无夕阳” , 一派闲适之乐 。
杨万里有著名的《闲居初夏午睡起》 , 抒写“梅子留酸软齿牙 , 芭蕉分绿与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 , 闲看儿童捉柳花”的闲情 。 周邦彦则感慨“午睡渐多浓似酒 , 韶华已入东君手” 。
午睡这个习惯并非中国人独有 , 环地中海国家也有这个习惯 , 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 。 不过西班牙人很特殊 , 他们上班时间晚 , 中午休息时间长 , 晚饭要拖到晚上九点之后 , 傍晚六点去餐馆吃饭 , 厨师可能还没上班 , 晚上一两点才是标准睡觉时间 , 所以他们的午睡更像是早上的“回笼觉” 。
有人认为中国人的午睡习惯与饮食有关 , 因为 , 米饭、面条和馒头等碳水化合物摄取量高 , 饭后血糖上升 , 就会犯困 。 相比之下 , 西方人午餐较为简单 , 肉类和蔬菜摄取量更高 , 加上喝咖啡的习惯 , 所以很少犯困 。
也有许多人“习惯成自然” , 因为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从幼儿园开始就没有午睡安排 , 孩子从小习惯不午睡 , 我们的学校里 , 孩子中午要是不老老实实睡觉 , 还会被老师批评 。 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 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饮食结构也类似的日本 , 还有我们的香港地区 , 都没有午睡习惯 , 可见这个习惯是“培养”出来的 。
当然 , 对于职场人来说 , 午睡更直接的原因是“缓解睡眠不足” 。 较长通勤时间、给孩子做早餐和送孩子上学 , 都是职场人早起床的原因 。 许多人仅仅依靠夜间睡眠 , 根本满足不了需要 。 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是摆在那儿的 , 中午补上一觉 , 能让人舒服得多 。
不管是什么原因 , 既然午睡成了许多人的习惯 , 甚至是终身习惯 , 那就得想办法给安排上 。 但很显然 , 对于职场人来说 , 这事儿不容易 。
这两天有个热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劳动争议民事案件 。 王小石(化名)在午休时间 , 因多次外放玩手机音量太大影响到别人 , 公司将其辞退 。 王小石认为午休时间有自由活动的权利 , 便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15万余元 。 法院认为劳动者虽然享有休息的权利 , 但理应以不影响其他人员为前提 , 遂驳回王小石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