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减肥训练营:“只要不死在里面,都不是事儿”( 六 )


她第二次参加训练营报警后 , 该机构承诺退还两个月的费用 , 并免费赠送一个月的训练时间 , 但次日便改口 , “钱是不可能退的 , 看你还有什么办法” 。 顾西才注意到 , 这家机构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 。 比如 , 她第一次训练时 , 机构的营业执照还没有办下来 。 院内消防栓不齐全 , 餐食是教练在家自己做的 , 装桶后开车送到营地 , 学员不知道做饭环境 , 更不知道做饭的人是否有健康证 。 顾西收拾行李回了家 , 同时致电了12315 , 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了这家机构 。
有从业者发现 , 目前 , 国内价格最低的减肥训练营收费是每人每月900多元 。 不少家庭小作坊式的机构 , 在三四线城市乃至更下沉的地方找场地 。 受访从业者给《中国新闻周刊》算了一笔账:低价训练营 , “每人每天的住宿成本大概5元 , 餐饮10元 , 再加上场地租金和设备的费用 , 成本大概1人一天20元左右 , 这么估算 , 机构一个月还可以赚二三百元” 。
在一些中高端的机构 , 也存在管理不规范的地方 。 章濛参加减肥训练营时 , 每月收费4000元 , 是最低的价位 , 住在6人间 。 和她同住的是5个未成年人 , “假如我是一个心怀不轨的成年人 , 如果她们出了什么事情 , 机构怎么向她们的家人交代?如果我的贵重东西丢了 , 到底又有谁来承担?”章濛原本计划训练2个月 , 之后 , 便提前退营回了家 。
《中国新闻周刊》在裁判文书网查到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 , 2020年5月 , 一位40岁的女性参加天津市蓟州区美速达健身中心组织的减肥营 , 学费加住宿费共7500元 。 训练第三天 , 该女士明显感觉腹部不舒服 , 但教练却自认为是普通肌肉拉伤 , 延误了治疗时机 , 导致学员小肠坏死 。 该机构管理人员和教练都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 机构也没有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 。
阿磊提到 , 教练的专业程度非常重要 , “一些学员可能不在乎住宿和餐食 , 或者训练场地的条件 , 只在乎教练是否专业 , 这与减重有极大的关联性” 。 目前 , 减肥训练营教练没有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 , 但业内公认 , 专业的减重教练至少应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 或者有国际四大认证机构颁发的私人教练认证 , 或者教练毕业于专业体育院校 。 但阿磊提醒 , “有一些减肥训练营的教练拿的是乱七八糟的证 , 有的花钱都能买到” 。
阿磊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 一个机构配备教练的数量也很重要 。 高端或者专业训练营 , 一名专业教练的月工资至少1万元 , 一些低价训练营雇不起 。 以他管理的一个基地为例 , 平均每个月大概有四五十名学员 , 暑期人数会增多 。 这样的规模 , 阿磊认为至少得有5名教练 , 一两名教练教课 , 一两名在场上巡视 , 一名机动处理应急情况 , 比如有学员受伤 , 肯定得有人进行应急处理 。 如果看到一些训练营只有两名教练 , 学员要“避雷” , 但凡有一人离职 , 都会使训练营瘫痪 。
减肥训练营野蛮发展背后 , 市场却处于“裸泳状态” 。 云南大学法学副教授刘婷婷曾总结出行业发展的三点问题:一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 不少“减肥训练营”打着科学训练的幌子 , 实际却相距甚远 。 二是训练方式不科学 。 长期高消耗低摄入 , 让学员们的身体健康堪忧 , 而对于教练们 , “只要不死在训练营里面 , 都不是大事儿” 。 三是行业门槛过低 , “只要想进场掘金 , 便能为所欲为” 。

“燃烧我的卡路里”既是众多减肥训练营的口号 , 也是学员们的愿望 。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