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更“适老”( 二 )


与此同时 , 该市还为老年人大量增建多功能娱乐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公园和道路的清洁水平、增加城市的公共卫生间数量以及按照新的适老化设计标准建设城市公共建筑 。 在交通方面 , 伦敦市重新设计了城市部分地区的道路系统 , 包括新式交通信号系统和人车分流道路系统 , 以提升老年人在户外公共空间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 在硬件设施上 , 市政府投入使用方便接乘轮椅的公交系统;对于拥有自驾能力的老年人 , 则为他们提供配套的老年专用停车位和停车场无限时优惠 。
欧洲城市对于适老性建设的实践各有侧重 。 如 , 英国曼彻斯特市将“适用性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 把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重点放在适老型交通系统的营造和解决城市贫困地区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两大方面 。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 , 如何提升其幸福感和激发新的自我实现体验 , 同样重要 。 比起传统意义上的“硬环境”和“配建指标” , 意大利的乌迪内市更强调利用各种非物质层面的手段来解决老年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 。 瑞典的赫尔辛堡市提出了“为老者们提供知识与工具来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价值”的口号 , 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各类活动与社会参与机会 , 实现老年人的责任感与自我满足感 。
更多目光投注“银发住宅”
在公共空间以外 , 老年人住房、社区的规划与设计 , 同样是城市管理中需关照之处 , 许多国家在摸索中推进 。
瑞典是继法国之后第二个迈入老龄化的国家 , 也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之一 。 预计到2025年 , 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总人口的22.29% 。 瑞典的住房政策以扶助老年人独立生活为目标 , 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年人长期居住在一个他们熟悉的地方和环境中的意愿 。 老年人居住建筑模式主要包括普通住宅、年老者专用公寓、服务住宅和家庭旅馆、老人之家和公立养老院(含老人慢性病房)等五种 。
1964年 , 日本首次出台老年人住房政策 , 其后 , 日本适老化住房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5个阶段 。
首先是初期阶段 。 1964年 , 日本首次在国家性政策中回应了老年人住房的供给问题 , 并发布《建设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公共住房》 , 其中提出 , 优先面向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公共住房 。
自1976年后的10年摸索阶段 , 日本对于支持适老化住房建设的配套政策进行探索 。 公共住房优先安排老年人家庭入住 , 对房地产商开发面向老年人的商品住房和老年人家庭自建住房提供贷款优惠政策 。
1986—1994年的发展阶段 , 日本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 , 其中对住宅和生活环境提出了发展目标和对策框架 。 在此背景下 , 1987年 , 日本建设省和厚生省联合出台《实施银发住宅工程》 , 开始大力发展建设专门面向老年人家庭的“银发住宅” 。 这一政策不仅对住宅建筑本身提出了要求 , 也对配套的设施和服务作出了规定 , 要求“银发住宅”应配置日间照料中心等能够提供设施内服务和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设施 , 并设置常驻的生活援助顾问 , 为入住老人提供生活咨询、安全确认、紧急援助、临时协助等服务 。
1995—2011年的调整阶段 , 《应对长寿社会的住宅设计指南》出台 , 进一步完善了老年人住房的设计标准 。 以生活中日常使用的卫生间为例 , 要求坐便器冲水按钮最好设置在使用者坐姿就能触碰的位置;竖向扶手最好设置在距离坐便器前端250毫米左右的位置;水平扶手最好设置在距离坐便器高度200—250毫米的位置;厕纸架距坐便器座面高度300毫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