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潜在人群达2亿,手术每年2万台,这刀真的开少了?( 三 )


现行指南趋向于允许对BMI更小的患者进行手术 , 是为了给这个已经证明有效性、安全性的疗法解除过多的限制 , 提前干预窗口 , 供更多需要的患者做选择 。
患者想不想做 , 医生都很纠结
「我都听医生的 。 」这句话在很多医生看来是患者的托付 , 但梁晓宇主任却不希望从自己的患者口中听到 。
「这其实说明患者听完了你的讲解 , 和你给出的倾向性意见后 , 却根本没有做好自己的选择 。 这不是有效的沟通 。 」
2016年年末时 ,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建议为肥胖取一个新的术语——「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ChronicDiseaseABCD) 。 ABCD避免了肥胖多重含义的困惑 , 一方面明示了与基础慢性疾病的密切关联 , 另一方面强调了它复杂的病因和治疗——ABCD概念下 , 我们需要的是以行为治疗为核心的标准化、长期性、综合性的循证治疗[6] 。
全国潜在人群达2亿,手术每年2万台,这刀真的开少了?
文章图片
ABCD概念及相应诊疗体系的提出图源:文献6
「肥胖是综合性疾病 , 底层逻辑是你的行为出了问题 , 也有学说提出是我们适应低能量环境的古老基因 , 和现代的高能量环境产生了冲突 。 从这点上看 , 大家喜欢吃、不爱动 , 是自然规律、人之常情 。 所以我们想减重 , 就是要逆转这个顺应天性的过程 , 所以要付出代价 。 」
梁晓宇主任认为应该从这个角度理解肥胖及其治疗 , 「而解决行为方式问题之外 , 选择吃药还是手术也是医患应共同进行的医疗决策 , 手术是整体治疗的重要部分 。 肥胖的管理方案要完整 , 手术必须纳入考虑 。 」
「但我们医生讲这些 , 要的是『沟通』 , 不是『推销』 。 」梁晓宇主任指出与肥胖患者沟通的特殊性 , 「我希望患者相信手术的价值 , 同时也希望他们理解有效不等于『妙招』 , 肥胖就不是一步到位就能解决的事 。 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一直挺纠结 , 这件事不好做 。 」
2021年一项关于肥胖治疗的研究 , 提示跨学科(营养学、心理学、体育和理疗领域)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案更加有效 , 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饮食行为 , 并减少抑郁症状 。
全国潜在人群达2亿,手术每年2万台,这刀真的开少了?
文章图片
跨学科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案的疗效研究图源:文献7
「第一次到门诊的病人我都会提出一个要求——好好学习 , 要理解肥胖是因为你自己实施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 而你的认识水平指导了你的行为 , 所以学习是必需的 。 」而作为梁晓宇主任的患者 , 都要经过两次术前谈话 , 「常规术前谈话之后我都会再和病人谈一次 , 主要就是盘一盘逻辑 。 」
单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不了长期行为带来的肥胖后果时 , 就需要升级的治疗措施 , 用外力辅助来强化行为管理 。 内科用药、外科手术都是手段 , 手术是其中减重效应最强的选择 。
「减重手术是否有必要?当然有必要 , 但必须建立在理解了这些的基础上 , 否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和矛盾 , 治疗也达不到效果 。 目前来看 , 这样做收益还是不错的 , 虽然不能保证杜绝相关问题 , 但我从病人眼神中 , 能看见对理念的理解和认可 。 」
「评估患者情况、依据适应证做出医疗决策 , 这是医生的基本职责 。 但在肥胖这样的行为方式病中 , 只做这些肯定不够 。 」梁晓宇主任给予了总结:「此时患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 而医生则要在患者做决策时给予指导 , 困惑、犹豫时做好辅助 。 我想这是医者的新定位 。 」
致谢:本文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副主任医师梁晓宇、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崔瑾专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