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乃人身之大宝”,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对肾阳很不利( 三 )



真阳不足 , 蒸化无力 , 水火阴阳不交 , 就易呈病态 , 最严重的 , 则“阴阳离决 , 精气乃绝” 。


举个例子 , 阳气不足的重症急症之一四逆汤证 。


四逆汤证是阴寒内盛 , 阳气欲亡之证 。 所以 , 四逆汤由干姜、附子、炙甘草组成 , 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


附子为大辛大热 , 走而不守 , 上助心阳以通脉 , 中温脾阳而散寒 , 下补肾火而回阳 , 峻补元阳 , 为君药 。


干姜性味甘温 , 温中散寒、温阳守中、回阳通脉 , 守而不走 , 以制附子不至过走而散 , 为臣药 。


古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 , 故附子、干姜同用 , 温壮脾肾之阳 , 增强回阳救逆之功;


炙甘草 , 益气补中 , 治虚寒之本 , 缓姜附峻烈之性 , 调和药性 。


四逆汤为何要“下补肾火” , 其实就是温壮肾阳 , 使其发动 , 蒸腾气化 。


“真阳不熄 , 升降不歇” , 上下相济交通 , 才不至于“阴阳离决” 。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 结节、增生、肿瘤、高血脂、斑块等问题 , 表面看是阴已成形的问题 , 但阴为何成形?


本质上 , 与阳气不足 , 或阳气不达 , 影响气化功有关 , 是“阳化气”的问题 , 因阳不化阴 , 故成形 。 体内才会多出这些有形的物质 。


肾阳的重要性 , 还体现在肾化生精气时 , 肾阳承担着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 。 肾精是液态的 , 在肾阳的温蒸下 , 方可氤氲化为肾气 。


肾精好比珍贵的石油 , 还是要经过“炼制”才能得以利用起来 。 “炼”是火字旁的 , 是否也像肾阳在炼化肾精的过程呢?


“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 , 肾阳是人体的立命之本 , 此言不虚 。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
对肾阳很不利


我在以往的讲座中都分享过 , 当代人劳作的次数对比我们以前来说太少了 , 少了接触阳光的机会 。 不少女同胞为了美容问题还会特意去防晒 。 那我们就少了从自然界中补充阳气的机会 。


再者 , 生冷饮食、空调的普及 , 无一不是对阳气的耗损 。


当代人的阳气多半是入不敷出的状态 。


而在广东地区 , 有些人肾阳不足 , 又经常会兼杂一个矛盾又常见的现象 。 他们不但怕冷 , 还会频繁上火 。 经常上火 , 同时又怕冷 , 这就是上热下寒的体质 。


● 上热
表现为上火、反复口腔溃疡、牙疼、痘痘、烦躁、咽喉疼痛、失眠、甚至血压高等 。


● 下寒
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不耐受寒凉饮食、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或夜尿、宫寒痛经、腰部冷、膝盖凉等 。


所以在日常养生时 , 觉得自己经常容易上火的 , 要留心一下 , 是否在上火时还同时兼杂了怕冷的情况 , 不要一上来就急着喝凉茶、吃清热药 , 继续损伤阳气 , 上火的问题反而会更加频繁 。


这种特殊的体质类型 , 往往一进补就上火 。 所以 , 在调治肾阳不足的时候 , 这里建议用引火归元的方法 。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艾灸涌泉穴或者泡脚 , 泡脚时最好配合能引火归元的药材 。





肾阳不足 ,
冬季有点难熬


肾阳是全身脏腑阳气的根本 。


肾阳不足从体质上来看 , 就是阳虚体质 。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手脚冰冷 , 特别怕冷 , 尤其是腹部、腰部或膝盖处 , 穿得比别人多 , 冬天不能忍受寒冷 , 夏天不能忍受空调;饮食生冷后 , 马上肚子痛、拉肚子;大便烂、小便尿色清澈、精神不好、总想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