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童年趣事:“偷桃子”

红斑狼疮|童年趣事:“偷桃子”

文章图片

红斑狼疮|童年趣事:“偷桃子”

文:郑学良
小编敢保证 , 在上个世纪的农村生产队时代 , 100%的农村孩子都有过“偷”水果的经历和故事 。
前几天 , 在拼音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 佝偻着腰 , 站在一棵李树底下 , 望着树上无人采摘以及掉落一地的果子 , 叹气道:以前果子成熟时 , 经常守在果树下 , 防备村中的孩童们来偷果子 , 现在呢 , 村里的孩子们都不见了 , 李子熟了 , 又好想念着小孩们来偷 。 孤独的身影、迷离的眼神 , 让人唏嘘的同时 , 也感叹物是人非 。

相对于饭菜 , 水果是属于较为高档的生活享受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时期 , 人们普遍较穷 , 可能会吃不饱饭 , 但平常水果还是吃得上 。 这得益大自然的馈赠 , 由于历史种植习惯和庄稼人的勤劳 , 农村种植的水果不少 。 小编是南方丘陵地区 , 有山区、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 , 所以一年四季各种水果不断 , 有桃子、梨子、柿子、李子、柑桔、柚子、枣子、杨梅等 , 这些果树 , 或栽种在院落社员家的房前屋后 , 或栽种在院子外的山地甚至道路旁 , 除了个别是以生产队集体种植归生产队外 , 大部分归属于社员自家所有 。
当年 , 农村有那么多水果 , 是否意味着像现在一样 , 人们实现吃水果自由了吗 , 回答是否定的 。 当时整个社会物资都很匮乏 , 而且水果量不多 , 偶尔吃可以 , 但不能敞开吃 。 当时 , 吃水果可以说是有三个层次 , 一是免费吃 , 例如小编家乡是盆地 , 家中院子中较多的是桃树、梨子、柑桔等 , 不管是自家还是邻居家 , 成熟时都会吃上免费的水果;二是尝鲜吃 , 家乡附近就是山区 , 产得较多的是柿子、杨梅、枣子、板栗等 , 成熟时 , 要么是主人家来我们院子来叫卖 , 要么是母亲赶集时买一点回来 , 为的是全家人也尝尝鲜;三是奢望 , 不是本乡本地所产的水果 , 对我们那一代人就是奢望 , 就以当时的国民水果—苹果和香蕉来说 , 整个农村没有几个人吃过 , 连农村供销社都没有买的 , 小编小时候到县城才见到过苹果 , 当然只有流口水的份 , 农村人哪里买得起 , 至于香蕉 , 更是没见过 , 小编直到八十年代初读高中了 , 住在一个村的远房表哥去广西当兵 , 回来探亲时带一点香蕉回来 , 这是小编平生第一次见到和吃到香蕉 。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 小时候吃水果主要就只靠院子、村庄的本乡本地产的水果了 。 孩童时代 , 普遍天性顽皮 , 可以概括为“嘴馋、手痒、脚长” 。 所谓“脚长” , 就是精力精沛 , 一天到晚四处晃荡;所谓“手痒” , 就是闲不住 , 顺手摘瓜果花菜等;所谓“嘴馋” , 美味对小孩有天然的诱惑 , 就要能吃的东西 , 都想早点儿尝 。 小时候 , 小编家乡桃树最为常见 , 至今 , 还记得小时候“偷桃子”的乐事儿 。
【红斑狼疮|童年趣事:“偷桃子”】
上春时节 , 一场春雨后 , 桃树又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 , 将整个村庄打扮得姹紫嫣红 , 细细的毛绒绒桃果在春雨和阳光的滋润下 , 一天天变大变红 , 散发出香甜、清新的味道 , 当然也在撩拔人们的味蕾 , 这时候 , 就轮到村子里小孩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
按理说 , 偷桃子最好的方法是用长竹竿去树上捅、打 , 可我们一般不用 , 为什么呢 , 太显眼了 , 你想啊 , 手上拿着根长竹竿 , 在村落中和桃树底下晃悠 , 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 所以我们一般用得较多的是用石头石块之类的硬物 , 扔到树上打掉桃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