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县级医院的蜕变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一家县级医院的蜕变
文章图片
诏安县总医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T管引流术 。
一家县级医院的蜕变
文章图片
在超声引导下 , 诏安县总医院成功开展肿物穿刺活检术 。
一家县级医院的蜕变
文章图片
驻点专家沈伟林在为患者检查耳朵 。
一家县级医院的蜕变
文章图片
驻点专家郑水顺在询问病人病情 。
诏安县地处福建最南端 , 距离漳州市区160公里 。 由于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人才匮乏等问题 , 诏安县总医院难以满足当地百姓的就医需求 。
破题 , 从托管开始 。 2022年3月 , 漳州市医院与诏安县总医院建立深度托管关系 , 随之 , 漳州市医院诏安分院挂牌成立 , 6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下沉诏安 , 承担起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团队管理等托管工作 。
诏安县总医院被托管之后 , 发生了什么变化?采访人员进行了探访 。
深度托管
不久前 , 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在诏安县总医院上演 。 83岁的吴女士突发急性胆囊炎 , 发烧昏迷 , 心跳骤停 。
为吴女士实施抢救的是漳州市医院专家 。 “专家们忙到凌晨1点 , 在彩超指引下做引流手术后 , 再将病人转到漳州市医院治疗 , 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回 。 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 ”诏安县总医院院长陈子平介绍 , 以前 , 此类棘手病例只能直接转院 , 但有可能在转院途中发生意外 。
诏安县总医院由诏安县医院和诏安中医院合并而成 , 分南北两区域 , 是诏安县唯一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 也是病床数量较多、面积较大的县级医院 。 从2021年度数据来看 , 诏安县城乡居民医保自付比例为39.01% , 就诊住院的病人不多 。
此前 , 诏安县医院也与兄弟医院相继以帮扶、人才引进等措施提升医疗技术 , 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诏安县医院的整体水平仍然不足 。
“以往医院之间的帮扶 , 多属走读式帮扶 。 而深度托管不同 , 我们实行‘双院长’‘双主任’制度 , 院包院 , 科包科 。 漳州市医院副院长林瑞生担任诏安县总医院业务院长 。 派驻的6名专家任相关科室主任 , 每周一到周五出诊带教 。 为了让专家们安心驻守 , 专家基本上以诏安籍贯的医生为主 , 并相应增加下乡补贴 , 半年后轮换一批 。 ”诏安县总医院行政副院长林勤武表示 , 一面是县级医院医疗资源匮乏 , 患者不愿来 , 一面是市级医院发展空间受限 , 患者排长队 。 托管后 , 两家医院实现人员双向流动、患者双向转诊 。 患者在诏安县总医院就可享受大医院的医疗服务 , 漳州市医院的空间压力和门诊、住院压力得到缓解 。
“下沉的专家 , 倾向于急救急诊专业方面 , 这是百姓迫切需要的 。 ”林勤武举例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法折腾两个小时从诏安转到漳州 , 如今 , 通过优化急救流程 , 规范手术操作 , 一些轻病例可以直接开颅做手术 , 待到病情稍稳定后 , 再转院治疗 。
优化管理
“标杆学科要在一年内全面推广漳州市医院做法 , 带动其他学科建设 。 3年内 , 医疗水平将有一个质的提升 。 ”陈子平说 。
根据目标责任制精细化管理 , 诏安县总医院摸排出20多个问题 。 “像看病一样 , 先把问题汇总 , 再逐个解决 。 ”林勤武表示 , 除了临床工作外 , 办公、宣传、医务、护理、信息、财务等职能科室相互对接 , 借鉴漳州市医院考核方案 , 让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