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将肋软骨用于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取得重要突破
首次将肋软骨用于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
首次将肋软骨用于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
文章图片
张长青教授(右二)团队的研究成果首次将肋软骨用于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 。 (六院供图)本报讯(采访人员唐闻佳)拆下自己的小部分肋骨 , 修补大关节软骨缺损 , 这一创新技术在上海正变为现实 。 近日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教授在骨科权威杂志《JBJS》发文介绍“自体肋软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大面积软骨病变”重要突破 , 这是人类首次将肋软骨用于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 , 这一“移花接木”式的创新技术突破了长久以来的大关节软骨缺损修复难题 。
首次将肋软骨用于修复大关节软骨缺损】当前 , 因自然衰退老化、遗传、运动损伤等导致的关节损伤患者日益增多 , 且呈低龄化态势 。 诸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一旦出现大面积软骨缺损 , 即使通过各种方式修复 , 也只能恢复为纤维软骨 , 临床效果欠佳 , 至今鲜有重建透明软骨的技术 。
张长青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用动物自体肋软骨修复动物膝关节软骨缺损 , 肋软骨内透明软骨细胞可转化为关节的透明软骨 。 在此基础上 , 张长青带领团队在2018年尝试将人体的自体肋软骨用于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软骨的修复 , 皆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
根据三年的随访结果 , 入组的20例年轻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了近30分 , 疼痛明显缓解 , 显示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影像学研究结果显示 , 肋软骨在移植后与关节软骨呈现相似信号强度 , 并且在CT上观察到移植后的肋软骨与软骨下骨形成了生物性结合 , 预示着良好的远期效果 。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 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为恢复原有的运动习惯带来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