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的由来( 二 )


等王敦攻占了建康 , 问王导怎么处置周顗 , 王导没有回答王敦 , 王敦以为是王导默许了 , 王敦本来就和周顗不和 , 就把周顗给杀了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的由来
文章图片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 , 翻到了周顗当时极力为自己辩白的奏章 , 知道是错怪了周顗 , 痛苦万分 , 于是就说了那句“我不杀伯仁 , 伯仁因我而死” 。
敦既得志 , 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 , 当登三司 , 无所疑也 。 ”导不答 。 又曰:“若不三司 , 便应令仆邪?”又不答 。 敦曰:“若不尔 , 正当诛尔 。 ”导又无言 。 《晋书·列传三十九》
思考对于王导和周顗之事
一、周顗为什么表面对王导冰冷而私下替王导求情 , 一方面来说这也是政治上的不得已 , 假设要是王导去求情 , 周顗很大方热情表示没问题 , 我会替你向皇帝说请的 。 这要是被周顗的政敌看到向皇帝一告状 , 司马睿还会相信周顗吗?或者还会认为他和王导是一伙的 。 到时候周顗再说什么好话司马睿也不会相信的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的由来
文章图片
二、周顗的这种行为也正是体现魏晋当时的君子之风 。 有句话叫做“君子之交 , 其淡如水” , 我周顗替你说话并不是因为你来求我 , 而是为了正义 , 为了晋室江山 。 所以我也不会要求你来回报 , 我只做我该做的事情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的由来
文章图片
三、对于王导来说 , 这事做得确实不地道 。 周顗和你同朝为官 , 不帮你那是本分 , 帮你那是情分 。 你不能因为你认为别人没有帮你而心生怨恨 。 至少周顗没有落井下石 , 在王敦攻打建康的时候 , 向司马睿说你王导的坏话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典故的由来
文章图片
四、周顗这件事其实做的并没有错 , 但是却因此而带来了杀身之祸 。 给我们的反思就是做好事不能不留名 , 不然很容易被人误解 。 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还会少吗?
所以 , 我们做事不能像王导那样 , 因为没有帮到你而去怨恨别人 , 也不能像周顗那样 , 君子之风 , 做好事不留名 , 到时候你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 反过来倒打一耙坑了你 。 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