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中国古代肉刑的变迁与发展( 三 )


进入晋代 , 由于新的王朝刚刚建立 , 百废待兴 , 而刑罚制度仍有不当之处 , 而在“法先王”思想的重新影响下 , 圣王时代的肉刑便又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
这里“法先王”又从何而来呢?就是说 , 司马氏既然想要复辟“封建”——这里特指封邦建国——那么一切法古而不徇今就是了 , 主要表现为五等爵制和试图恢复肉刑 。
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中国古代肉刑的变迁与发展
文章图片
此时主要的恢复肉刑的意见是 , 臣窃以为议者拘孝文之小仁 , 而轻违圣王之典刑 , 未详之甚 , 莫过于此 。 就是说先王的典刑可以一试 , 汉文帝有小人是顾虑太多 。 然而鉴于肉刑残酷 , 有违儒家德教 , 终究没有从法律上恢复 。 ——没有从法律上恢复 , 这就给事实上肉刑的时不时出现留下了余地 。
如《晋律》规定:“奴婢亡 , 黥 。 ”泰始四年 , 又定黥刖之制 。 至南朝 , 肉刑基本恢复 , 也不外劓、黥之刑 , 此外更有宫刑 。
这里不免啰嗦几句 , 与断手断脚影响为国家服务的其他刑罚相比 , 宫刑腐刑可谓惠而不费 , 汉初人口凋零至此都没有废除宫刑 , 此后更不重视宫刑的废除了 , 因此到隋唐时期宫刑才正式以法律形式废除 , 至于此后宫刑随其他肉刑而“复辟” , 也是可以想见的 。
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中国古代肉刑的变迁与发展
文章图片
这一时期肉刑的复兴不合德教 , 也不符合人性 , 只能以“乱世用重典”矫饰而已 。 总的说来 , 肉刑存废之争 , 源于西汉文帝十三年颁布《废肉刑诏》 , 始于东汉光武帝年间 , 兴盛于魏晋时期 , 平息于隋唐 。 但肉刑在唐朝之后卷土重来 , 从五代宋朝开始转向严酷 , 直至明清达到巅峰 。 宋明小说中常有的刺配充军就是肉刑的复兴形式 。
肉刑改革的影响
自汉文帝开始的肉刑改革影响是较为深远的 。
首先 , 以刑罚的目的论 , 肉刑在本质上与放逐具有相似的目的 , 都为排斥罪人于社会群体之外 。 而肉刑在损毁身体的同时 , 还在精神层面将受刑人归为无用于社会的罪人行列 , 剥夺了罪人之后正常生活的权利 , 从此“为人耻笑” 。
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中国古代肉刑的变迁与发展
文章图片
因此肉刑的废除 , 可以说促进了中国古代刑制的文明化、轻缓化 , 并为五刑系统由“黥、劓、刖、宫、大辟”向“笞、杖、徒、流、死”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 这样 , 刑罚的目的就从排斥罪人变为促使罪人改过自新 。
而且能够重视人的人格 , 尊重人的精神需要 , 同时有助于社会秩序向好发展 , 人们主动减少犯罪 , 实现统治者教化百姓的目的 。 而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家庭而言 , 一个健康的人总比一个残缺的人更有用 , 肉刑的废除更加有助于社会的效率 。
其次 , 从思想上的转变看 , 肉刑首先是原始社会的残余 , 先秦、秦及汉初又成为法家的利器 , 那么废除肉刑也就成为儒家在法律观念上战胜法家 , 掌握主导权的结果 。
从奴隶制五刑到封建制五刑,中国古代肉刑的变迁与发展
文章图片
废除肉刑反映了汉初统治者“以礼治国”“德治”思想的实践 , 体现了当时“德主刑辅”的思想、“明德慎刑”的目的和“不教而杀谓之虐”的观点 , 为此后一系列的儒家思想对社会的全方面掌控提供了条件 。
东汉之后奉行春秋决狱 , 那就更加依赖礼教 , 轻刑慎罚甚至压抑民间争讼了 。 此后儒家的法律观一直影响着肉刑的存废 , 阻止着肉刑正式恢复为正刑——当然 , 历代将肉刑成为了法外之刑 , 又是一种“权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