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柳叶刀·肿瘤学》:患癌风险暴涨24倍!这个基因可真了不得

说起与肿瘤关系最为密切的抑癌基因 , 我想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都是:TP53!
的确 ,TP53基因是最著名的抑癌基因之一 , 也是人类肿瘤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 。 众所周知 , 野生型TP53蛋白可抑制带有 DNA 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的细胞分裂 , 具有广谱的肿瘤抑制作用 。半数以上的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TP53 基因突变 , 因此 , TP53的基因型对肿瘤表型的影响始终是肿瘤分子领域的研究热门 。
【肿瘤|《柳叶刀·肿瘤学》:患癌风险暴涨24倍!这个基因可真了不得】近日 , 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Payal P Khincha教授团队 , 在《柳叶刀·肿瘤学》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
他们对 480名临床诊断为Li-Fraumeni综合征的患者(携带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胚系TP53突变基因)进行了观察性研究 , 结果发现这群患者 罹患癌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将近24倍[1]!不仅如此 ,有46.7%的患者在确诊第一种肿瘤后的随访期间 , 又得了第二种恶性肿瘤 。
这一研究再次证实了TP53突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 也为TP53突变基因的携带者行精准化的肿瘤筛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论文首页截图
很多读者应该都知道 , Li-Fraumeni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癌症易感性综合征 , 主要由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胚系 TP53 突变引起 , 患者在一生中罹患肿瘤的概率高达90% , 且经常患有多种肿瘤[2, 3] 。
与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的主要肿瘤包括绝经前乳腺癌、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脑肿瘤和肾上腺癌等 , 而且大多数癌症发生的年龄比预期的要早 。 Li-Fraumeni 综合征目前有多种诊断标准 ,但主要为临床性诊断 , 而携带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胚系TP53突变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遗传致病因素[4] 。
基于Li-Fraumen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特性 , 既往研究发现 结合TP53突变情况进行早期肿瘤筛查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 , 但由于基因突变的异质性 , 筛查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对患者的精神及经济方面都增加了不小的负担[6] 。
基于此 , Khincha团队想在大型队列中探究TP53突变与肿瘤发生率的相关性 , 以进一步评估携带TP53突变个体患癌的风险 。

肿瘤|《柳叶刀·肿瘤学》:患癌风险暴涨24倍!这个基因可真了不得
文章图片

据了解 , 这个研究的队列属于NCI纵向Li-Fraumeni综合征研究的一部分 , 纳入了自2011年8月1日至2020年3月24日入组的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 。
Khincha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及医疗资料(包括基因检测结果)来统计受试者及家族的肿瘤病史 , 并将受试者的胚系TP53基因突变情况[7] ,按照错义和无义突变基因 , 根据功能缺失(LOF)及显性负效应(DNE)特征共分为4组:DNE_LOF组, notDNE_LOF组, notDNE_notLOF组及DNE_notLOF组 。 其他突变情况(插入、缺失、移码和剪接位点变异)统一归入第5组(not included组) 。
最终共 有480名Li-Fraumeni 综合征患者入组该研究 , 其中305名患者(63.5%)患有至少1种癌症 , 除发病年龄不详的12名患者外 , 共包括0-17岁患者28名(28/95 , 29.5%)、18-29岁患者49名(49/84 , 58.3%)、30-44岁患者99名(99/141 , 70.2%)、45岁以上患者123名(123/148 , 83.1%) 。 在所有确诊的619例癌症中 , 发病率最高的为女性乳腺癌(188/619 , 30.3%) , 其次为软组织肉瘤(124/619 , 20.0%) 。
入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65.5年 , 其中女性为66年 , 男性为63.3年 。 DNE_LOF是最常见的胚系TP53突变 , 有211名患者(44.0%)携带该组突变 。
此外 , Khincha团队对罹患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种顺序进行了统计 ,女性患者最常见的第一种(123/216 , 56.9%)及第二种(40/99 , 40.4%)恶性肿瘤均为乳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