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即将开启,农村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二 )


“非常缺药 , 特别是退烧药 。 ‘新十条’刚刚发布时 , 上级就要求我们联系药商进货、备货 , 但是厂家也一直发不出药来 。 ”他直言 , 现在基层医院拼的就是库存 , 谁的药品多一点 , 谁抵抗疫情的能力就强一些 。 12月18日 , 他所在医院库存的退烧药大约只有一二十盒 , 现在是优先发热门诊使用 , 只能开一点 , 以保证紧急退烧等需求;现在也使用一些中药辅助退烧 。
春运即将开启,农村如何应对疫情冲击?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23日 , 山东滨州市无棣县 , 杨三里村白金海卫生室负责人在柳堡镇刘柳村为乡邻免费发放退烧药 。 图/人民视觉
他说 , 附近卫生院都缺药 , 底下村卫生室用药基本都从镇卫生院拿 , 所以现在情况也不乐观 。 村医可能有些自己的购药渠道 , 但这一时间点 , “哪里还有药?”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说 , 因为治疗观念比较陈旧和落后 , 农村地区治疗容易有一些土办法或者是诊疗误区 , 可能并不科学 。 在大城市 , 基本已不会用打点滴的方式给病人治疗感冒、发烧 , 但是 , 因为就医习惯和基层医疗条件等原因 , 农村地区还特别流行输液治疗 。
山西省运城市下辖某乡村的一位女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现在全村阳性病例很多 , 自己一家人和亲戚朋友都感染了 , 但村里没有卫生室 , 隔壁村才有 。 她的外婆近日去卫生室输液时 , 发现医务室里都是发烧输液的患者 , 卫生室里只有一名七十多岁的大夫接诊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用药原则:能口服不肌注 , 能肌注不输液 。 口服、肌注给药顺序均优先于输液 。 彭劼说 , 输液一般都是输一些生理盐水、葡萄糖 , 或者一些激素 , 对治疗意义不大 。 而且 , 一次输液要几个小时 , 占用医疗资源多 , 如果操作不严谨 , 还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输液反应或继发感染 。
农村地区防疫更复杂的一个原因是 , 年轻人倾向于向城市流动 , 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指出 , 截至2020年底 ,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4亿人 , 其中乡村60岁老年人口达1.21亿人 。 乡村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 , 城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比重为15.82% , 农村同比高达23.81% 。
长期关注中国农村地区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 , 现在乡村防疫有一个不可预期的地方 , 就在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深、脆弱人群比较多 , 重症率可能会比较高 , 所以对医疗资源可能会有冲击 。
冯化指出 , 乡镇上老年人本身抵抗力就差 , 基础病也多 , 还有一些没有接种疫苗 , 整体风险就会更高 。 当感染总量大幅增加后 , 肯定会带来对医疗资源的冲击 。 贵州毕节另一家乡镇医院的院长也表示 , 按照目前他所在乡镇来看 , 患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接近5% , 随着疫情发展越来越严重 , 老年人救治肯定是一个难点 。
张雨茜比较担心的是 , 农村老年人防护意识上比较差 , 又爱聚集 , 一旦疫情进入村庄 , 很可能瞬间破防 , 疫情传播的速度将难以控制 。 她说 , 村民基本不买新的口罩 , 可能半年、一年才会换一次 , 即便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 , 医生也很难说服他们佩戴口罩 。
国务院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12月15日发布的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提到 , “两节”期间的返乡人员返乡初期要规范佩戴口罩 , 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 , 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 , 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