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三 )


基因重组的典型案例是“奥斯汀科创城区” 。 奥斯汀是美国德州首府 , 都市区人口约220万人 , 因其活跃的科创产业和多丘陵的地形被称为“硅丘”(SiliconHill) 。 与常规认知的科创中心类似 , 奥斯汀的科创生态系统有如下特征 。 在高端制造、数字媒体、信息技术、医药、新能源等“高精尖”领域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 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理工强校作为支撑 , 拥有突出的科研设施基础和大量科技人才 。 科创活动主要由商会、高校和科创明星等非政府主体推动 。 当地政府为科创活动提供充分政策空间和全面配套支持 , 聚焦城市生活品质提升 , 精心谋划城市空间规划和设计、地方特色文化保育和培育等 。
然而 , 奥斯汀的科创品牌有其鲜明个性 。 第一 , 奥斯汀并不盛产科技巨头 , 但拥有一大批敢于挑战已有行业规则的科创逐梦人 。 其初创企业或团队比重大 , 风投资本活跃 , 人均初创风投资金排名全球第八位 。 第二 , “餐饮”和“零售”被认为是奥斯汀最具创新活力的行业 , 颠覆了人们对“科创中心”的常规认知 。 全美知名餐馆Uchi、连锁超市WholeFoods、户外用品制造商YETI等均来自奥斯汀 。 WholeFoods聚焦高品质绿色有机食品 , 创新采用“原材料销售+预制菜+现场餐饮体验”相结合和线上线下“全渠道贯通”(omni-channel)的经营模式 , 被认为是实体商业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突围的范例 , 已被互联网巨头Amazon收购 。
奥斯汀“高精尖”硬核科创与“接地气”餐饮零售创新之间不可思议的基因重组与其独特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密不可分 。 首先 , 在德州“崇尚自由”的地域特质和“桀骜不驯”的牛仔精神加持下 , 奥斯汀科创群体形成了“我能”(cando)的创新创业底蕴(坚信原创想法 , 无畏挑战权威) , 助力奥斯汀初创型科创活动的繁荣 。 其次 , 奥斯汀现场音乐(livemusic)文化浓厚 , 具有活跃的艺术创作氛围和包容的多元文化理念 , 形成了“让奥斯汀保持特立独行”(KeepAustinweird!)的城市口号 , 为包罗万象的创新创意活动提供精神支撑 。 现场音乐表演通常浸润在商业街巷当中 , 与乐器行、独立服饰店、酒吧、咖啡馆、餐馆等商户紧密关联甚至共生 , 赋能餐饮零售行业经营模式和空间形态革新 ,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
值得注意的是 , “科艺融合”是奥斯汀科创品牌与文化的内核 。 以奥斯汀市中心创新区为例 , 通过适宜步行的街道格网从南向北连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州政府、规划建设中的综合科创楼宇群、现场音乐文化街区、会展中心、若干城市公园和绿(水)道等 。 奔放的艺术自由激发科创活力;乐活的商业街巷(音乐、美食、独立店)和蓝绿交织的公园水道提升城市空间体验和生活品质:奥斯汀多年被评为“美国最宜居城市” 。 对于大量“在车轮上辗转”的硅谷科技人才而言 , 奥斯汀代表着他们“向往的生活” 。 科创行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集聚 , 为艺术创意和餐饮零售行业带来先进经营理念、多样融资工具和充足优质客源 。 如此 , 科技与艺术相辅相成 , 融为一体 , 提升创新、创意、创业能级 。
后疫情时代如何建“全球科创中心”:探索科创园区的高校共建
文章图片
奥斯汀市中心创新区空间构成图片来源:AustinInnovationDistrictBrochure
展望高校参与科创园区建设“新模式”
后疫情时代 , 全球科创产业遭遇重大波折 , 使得科技人员类型和科创空间布局发生深刻变革:数字游民强势崛起;科技人才向以理工强校为支撑的“大学城”聚集 。 以下将提炼高校参与科创园区建设的不同模式(分区联动、功能混合、基因重组)之共性特征 , 展望面向未来的新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