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四 )


从12月上旬放开之后的两个星期 , 因为大幅的感染 , 北京的街道上人车稀少 , 地铁和公共汽车乘客寥寥 , 商场门可罗雀 。 这些天 , 因为车辆不限行 , 路面又开始出现堵车 , 而街道上的行人、商贩也多了一些 。
感染高峰已过 , 尽管后面一段时间仍会有很多困难 , 但北京或许已经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 我此前供职的单位 , 前两周因为员工感染 , 让所有人居家办公 。 这一周 , 公司已经正常上班 。
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文章图片
▲北京国贸桥(图/网络)
在我熟悉的师友中 , 包括北大王奇生教授在内的大部分人已经阳康;一部分人如赵冬梅教授、郑小悠等人已经熬过了最难受的阶段 , 正在恢复中;有一部分人刚感染不久 , 喉咙像刀割般的疼痛 。
另外 , 也有一部分人防护得很好——老友蔡辉大约40天没有出门 , 因此一直没有感染 。
对于没有感染的小部分人而言 , 辉瑞特效药的引进或许能让他们更轻松一些 。 据新京报12月25日报道 , 北京将于近期统一将新冠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由社区医生指导辖区内新冠患者服用进行抗病毒治疗 。
报道还称 , 已从多处核实了该消息 , 且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预订了该药品 。
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文章图片
图/网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 , 对于新冠病毒的“防”与“治”方面 , 北京仍然面临着不小的考验 。
而最令人但有的 , 可能还是老年人 。 在当下 , 既然北京已经引进了国外证明最有效的辉瑞特效药 , 那么 , 尽快引进国外证明最有效的辉瑞疫苗 , 给老年人及时注射 , 或许也是减少重症率的有效途径 。
在死亡面前 , 非理性民族主义和医药利益集团的阻挡无异于凶手 , 两者必须为救助老人而让步 。
尽管代价巨大 , 也有一些准备不足 , 但是 , 在我的朋友圈和所有熟人中 , 没有人为此抱怨放开 , 更没有人因此转而怀念封控或者希望重新封控——就连楼下理发店的老板 , 市场里卖蔬菜的小贩都是如此 。
在中国 , 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民众选择什么 , 而是能不能选择 。 只要民众拥有选择的权利 , 他们自会做出理性的判断 , 选择代价最小而效果最好的方式 , 这远远优于少数人不经商量地替多数人做主 。
可以预料 , 2023年的北京也会有春寒料峭 , 但是 , 它无疑会比前三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