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文章图片
尽管代价巨大 , 也有一些准备不足 , 但是 , 在我的朋友圈和所有熟人中 , 没有人为此抱怨放开 , 更没有人因此转而怀念封控或者希望重新封控——就连楼下理发店的老板 , 市场里卖蔬菜的小贩都是如此 。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丨张弘
12月还剩下4天 , 北京人已经急不可耐地要和2022年作别 。
这种急切 , 既因为持续近三年的封控防疫 , 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太多的压抑和伤痛 , 也因为放开封控一个月来大多数人的先后感染 。 其间 , 既有封控防疫引发种种生活中的曲折艰辛 , 也有因此导致的失业、收入减少、存款耗尽等家庭灾难 。
相对而言 , 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并与之搏斗 , 才是每个生命个体与传染病的真正较量——对我而言 , 这是早已期待的战斗和愿意承受的代价 。
对于所有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人来说 , 12月无疑是一场总决战 , 绝大多数人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 未感染者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 因此不必恐慌 。
一些老年人在这一轮疫情高峰中离世 , 这也提醒着人们 , 对于年事已高的这一群体 , 必须给予更多的关照 。
01
感染人数不到七成
由于北京市卫健委不再公布感染数据 , 北京市究竟有多少人感染 , 现在很难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 , 但可以大致估算 。
12月19日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 “这次新冠疫情的感染高峰不是一般的高 , 是疫情海啸 。 ”他预计北京在接下来一到两周内会迎来重症高峰 。 多位专家强调 , 北京的第一波感染高峰比预想中“来得要快” 。
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文章图片
图/网络
我本人于12月7日感染 , 吃早饭就发现头疼、乏力 , 浑身不舒服 , 同时伴有腹泻 。 当天晚上一直低烧出汗 。 次日症状大幅缓解 , 为了防止咳嗽 , 我每天都用化橘红片煮水喝 , 上午一大杯 , 下午一大杯 , 连续服用了五天 。 48小时之后 , 我身上的症状消失 , 但味觉一个多星期以后才恢复正常 。
尽管如此 , 我总是觉得没有完全恢复到感染之前的状态 。 真正感觉身体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 是在半个月以后——也就是22号之后 。
我感染之后 , 妻子嘲笑我“自以为坚持运动身体好 , 感染之后一样蔫” 。 按照她们公司的要求 , 12月12日她还去单位上班 。 不料 , 当天回来就觉得不舒服 , 次日做抗原检测 , 两道杠赫然在目 , 然后也是头疼、发烧 , 浑身不舒服 , 味觉不正常 , 吃什么菜都觉得咸 。 14日她觉得无法在家办公 , 在床上睡了一天 。
连续两天 , 她都服用了布洛芬 。 但是 , 化橘红片煮水喝对她无效 , 她一直觉得嗓子疼并且干咳 。 到现在 , 她的咳嗽已经大大减轻 , 但公司要求她26日就已经到岗上班了 。
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文章图片
图/网络
我和妻子感染、恢复期间 , 北京市也迎来了第一波感染高峰 。 微信朋友圈里 , 大多数身在北京的人都被感染 , 以至于一些阴性友人“翘首以待” , 在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提前准备的药物 。 我也和一些人分享了自己的抗疫经验 。
而北京卫健委的数据显示 , 12月21日 , 全市发热门诊接诊患者6.5万人次 , 较近日接诊高峰7.3万人次减少11% , 发热门诊就诊需求总体趋于缓和 , 但这已经是在此一周前的16倍 。
北京迎战重症高峰,但很少人希望重回封控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