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托起专业村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
“寒地龙药”系列报道之一
板蓝根托起专业村
板蓝根托起专业村
文章图片
编者按
近年来 , 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中医药千亿元产业目标 , 全省各地积极行动 , 中药材种植规模快速增长 , 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4项指标增速连续4年保持全国领先 。
2022年 , 我省中药材生产持续向优势区域、优势品种聚集 , 初步形成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发展格局 , 中药材产业呈现出“群芳斗艳”的良好势头 , “寒地龙药”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
板蓝根托起专业村】今起 , 本报推出“寒地龙药”系列报道 , 反映各地干部群众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的生动实践 。
□本报采访人员崔立东
每年十月 , 在板蓝根进入收获的季节 , 伴随着药农们起收、晾晒、脱皮、烘干、切段的劳作与折腾 , 板蓝根的药性被激活并释放出来 , 空气中便弥漫着新鲜的板蓝根药香 , 给整个村庄来了一场彻底的“清热”和“解毒” 。
这是大自然带给药农们的特别福利 。
位于我省西部的东北屯和时雨村被人们称为“长在板蓝根上的村庄” , 历经多年的沁润和洗礼 , 两村屯板蓝根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 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乡村振兴的一道新“药方” 。
东北屯“年收入好几十万元有的是”
大庆市大同区双榆树乡新华村东北屯被称为“板蓝根屯” , 得此美名 , 是因为这个屯板蓝根种植起步早、面积大 。
种板蓝根 , 雷淑山在屯子里不算大户 。 他不求大 , 求稳 。 种了十多年的板蓝根 , 种植面积只增了10倍 , 85亩 。 今年雨水调、病害少 , 板蓝根产量高、质量好 , 赶上行情好 , 雷淑山今年稳赚了一把!
东北屯 , 屯子不咋大 , 没山没水也没树林 。 全屯总共92户人家 , 耕地才4827亩 , 土地金贵 , 还不打粮 。 早些年种地不出钱 , 屯里人日子过得紧巴巴 。
沙土地 , 适合板蓝根生长 。 1998年 , 东北屯开始试种中药材板蓝根 , 一亩两亩、一户两户 , 发展到今天 , 全屯80%以上的耕地、90%以上的村民都种上了板蓝根 。
50岁的雷淑山是屯里最早一批种板蓝根的人 。 今年他种了85亩 , 收获了3.6万斤 , 亩产420多斤 。 按目前行情11元计算收入近40万元 。 这个收成雷淑山并不满意 , 他说:“去年亩产接近500斤!”
东北屯板蓝根远近闻名 , 是大庆市大同区中药材产业的一张名片 , 24年的种植历程 , 让东北屯种植技术更加成熟 , 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 成为市场抢手货 。
按目前价格来估算 , 今年 , 东北屯板蓝根地块亩收益超过5000元 。 新华村村支部副书记范长江告诉采访人员 , “靠种板蓝根 , 屯子里上百万的户不少 , 一年收入几十万的有的是!”
时雨村板蓝根一年产值2亿元
号称“板蓝根第一村”的时雨村在东北屯的西南方向 , 位于在200多公里外的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 。
40岁的李洪伟也是村里第一批种板蓝根的人 , 从30亩起步 , 如今已经发展到2000亩 。 最近几年 , 抗病毒功效的中药材热销 , 李洪伟赚得盆满钵满 。
种2000亩板蓝根是怎样一个效益账?
李洪伟说:“两千亩 , 每亩按照最低三百斤 , 每斤最少十元 , 你算呗!”
2000亩×300斤×10元=6600000元 。
660万元 , 是李洪伟今年种板蓝根的毛收入 , 他说:“扣除成本 , 至少剩一半 。 ”
2000年 , 李洪伟随着村里十几户人家种板蓝根 。 “当时效益不好 , 每斤卖三四块钱 。 主要原因是没有销路 , 种一年板蓝根 , 挨一年累 , 钱都让‘药贩子’挣了 。 ”李洪伟说 。